第三百一十四章 堵截(1 / 2)
贺兰承越和顾琛为了从边塞将部队悄悄地调回京城里而不被其他人发现,做了大量的准备,派出密使连夜将贺兰承越的亲笔信送到了各位效忠于贺兰承越的将军手中,命他们看过信后,率领军队即刻启程,向京城方向移动,并驻扎在京城外围,随时听候下一步的计划。众位将军接到贺兰承越的亲笔信以后都是十分的吃惊。命他们将部队带往京城?太子已经做好了政变夺取皇位的打算了?
这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军队部署完毕,定会又一场恶战将在京城打响。众位将军明白,这太子陛下的调遣,是不去不行了,长时间的暗中来往,交往甚密,而且各种势力相互交融盘根错节,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所以众位将军只好号令自己的部队,启程回京。
太子党羽部队的将士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边境驻扎得好好的,却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迅速赶往京城,而且行程严密,只在夜里行军,白天却驻扎休息,而且还专挑那些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甚至是没有路的地方走,不得进入城市乡村,更不能向外界送信。一时军中谣言四起,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京城附近匪患猖獗,劫了官家,皇上震怒命部队前去剿匪。有人说朝廷打算对敌国采取怀柔政策,把更多的驻防迁至京畿地区。还有人说是朝廷派兵剿灭瑶湖组织的。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传言在军中传播,其实他们不是去剿匪,而是太子贺兰承越要起兵造反。这个传言可不得了,原来的传言都只认为他们是去完成一项秘密的任务,是官府的调派,而现在他们却从完成任务一下子掉落到为反贼卖命了。而且这个传言传的有鼻子有眼,并且能把这一切的反常现象解释得通。
众将士意志力一下子就没了,军心开始涣散,将军们对于太子忠心,可是他们这群当兵的并不热衷于贺兰承越的造反计划啊,无论这次造反是成功还是失败,到头来最倒霉的都是这群士兵,贺兰承越坐在自己的太子府里想着起兵造反,以圆他当上皇帝的美梦,但是卖命的确是下层的将士,就算成功,奖赏也到不了他们的头上。
为国家杀敌牺牲,他们心甘情愿,而为他贺兰承越卖命,大家都心不甘情不愿。行军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也开始有逃兵了,少则三五个,多着十几二十个人地跑,军队人数开始缩减。谣言也开始传到将军的耳朵里,将军听了大骇,因为他们真的是去造反,他可不敢让这种风言风语继续流传下去,如此一来,造反迟早会走漏。
将军赶紧命人查明此案,揪出那个造谣的人,以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的罪名按军法处置了,并且严查逃兵和留言的传播,禁止在军中出现造反的谣言,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将军怕夜长梦多。禁止在军中传播造反的谣言,而且用军法处置了传播者,这些做法在众将士的眼里,明显是有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的味道。更加印证了将士们心中的猜疑,士气一下子更低落了,大家都不希望到达。将军们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在这个时候,无论他们说什么,也只会更加损害将士们的士气。
这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其实从他们的部队从营地出发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有间谍的密信送达到处在京城的贺兰祭越手中,而且一路上,太子的叛军部队里有士兵逃出,间谍和逃兵的证言相互印证,太子叛军的一举一动就都尽在贺兰祭越的掌控之中了。
贺兰祭越自然不能让太子和顾琛的阴谋诡计得逞。他打算前去叛军军营之中,力劝各位效忠于太子的叛军将领弃暗投明,放弃太子的造反计划到他贺兰祭越的身边来。此番前去凶多吉少,贺兰祭越的部下都劝他三思而后行,有的属下建议贺兰祭越放弃这个策反劝降叛军将领的念头,太子叛军此番深入京城路途遥远,部队长途跋涉必然疲弊,不如早做打算,搞一次突然袭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贺兰祭越一一回绝,说到:“《孙子兵法》兵法里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还说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诸位都是熟读兵法,这些兵书论点相比一定背得都滚瓜烂熟,不用我在给大家提醒了吧。大家说此次前往凶多吉少,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况且太子一党准备尚不充分,应该还不敢对我如何,如果实在是不放心我的安危,我可以带着我的一支精锐部队前往,他们也不敢拿我怎么样。”
贺兰祭越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知道,大家都称得上是身经百战,哪一场战争不是和我出生入死,浴火奋战?大家自然是不怕和太子的叛军大打一场,这都非常好,而且我们应该抱有这样一个最坏的打算,就是和他们打一场恶战。不过我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打一仗解决问题确实是非常简单,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现在边境吃紧,敌国虎视眈眈,一旦发生内乱,自然要从边境点兵会内地,到时候防务空虚,那可就让别人坐收了这渔翁之利了啊。所以我此番前去就是为了缓解这次可能的危机,用最小的损失去换取更大的利益。”
众人听了贺兰祭越的此番言论,都觉得有理有据,而且也为自己备下了后路,所以也就没多说什么,同意了贺兰祭越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