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易的幸福生活(1 / 2)

加入书签

新洲新城,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一片荒泽仅有几户渔民的小村了。

而是一座棱角分明的新建城池,一座可容纳二十多万人口的大城。城内,街道整洁、商铺林立,尽管商铺内的商品不是很齐全,但全都是百姓所必须的生活物资。如粮米商店、布匹成衣店、杂货店、打铁铺,专门收售一些山货的店铺,当然,也少不了买酒的店子,以及一些酒肆、酒楼客栈等等。

事实上,刘易也没有想到,才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这新洲新城便弄得似模似样,似乎一点都不比那些历史名镇差。

不过,这新洲新城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快速,主要是这个基地和涿郡涿县大泽坡基地不同,新洲新城,并不像大泽坡基地那样不向外开放。这洞庭湖新洲,乃是一个向外开放的城市,就算不是登记在策的新洲新城人,随便哪里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新城来贸易。

也因为洞庭湖内的水贼强盗已经被刘易肃清,许多强盗,都变成了官兵,并且,在刘易严律的军纪约束之下,又有甘宁与及原来各股水盗首领,现为刘易帐下将领的监督之下,这两年来,整个洞庭湖,便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水贼强盗抢掠百姓的事。安全上得到了保证,也是洞庭湖四周的百姓愿意来新洲新城经商贸易的主要原因。

除了安全上的保证,还在来新洲新城交易,也相对较为公平公正,买卖公道,不欺生。

现在,新洲新城的商贸,主要是集中的粮食、山货皮毛、布匹等等的行业上。

洞庭湖四周的商人或者百姓,他们把多余产出的粮食、山货皮毛、布匹等物,运到新洲新城来,卖给新洲新城的商家。然后,再从新洲新城采购一些特产到各地去贩卖。

比如,新洲新城酿出来的美酒、香皂、纸张(刘易早把作坊式大量生产优质纸张的方法从太阳能手机抄写出来交给贾诩带给张钧,现在已经能够大量生产。不过,现下世道混乱,能够用得到纸张的人并不多,但是一些地方世族等等,还是需要的。)

还有一些新鲜的事物,如一些不同于汉服深衣的衣服,后世那些休闲的衣服。刘易在洛阳的时候。便和有着一双巧手的甘倩说过,她到了洞庭湖来之后,因为闲着无事,还真的被她按刘易和她所说的样式缝制了一些衣服出来。她本来,只是想缝制一些出来自己穿来看看,又或者等刘易回来,给刘易穿来看看好不好看。她还给张芍等女都做了不少,却不知张芍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分娩之后,便有事没事都往他爹爹那儿去,想看看有什么可帮得上忙。

主要是张钧他自从做了这新洲的县令之后。虽然过得很开心,可是事也多,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似比以前在洛阳为官之事,时不时都可以与一众相谈得来的知己好友喝酒卖醉的日子相比起来更加的忙碌,有时候,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许多时候都是张芍去督促这个爹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某天,张钧被宽大的汉服衣袍绊得摔了一跤。张芍心思一动,便把甘倩所做本来准备留给刘易穿的衣服拿来给张钧。谁知道张钧一穿了之后,发觉穿了这种衣服,动作更加的利落,无论是上衣或是裤子,都没有了那宽大衣袖碍手碍脚。能跑能走,两个字,麻利。并且,穿着的时候,也方便快捷,穿上系一下裤带便好。

张钧心思一动,觉得可以把这样款式的衣服,推荐给那些从事生产劳动的民众穿着。于是,他便请甘倩,到衣服工作坊去教那些手工妇人学制这些新款式的衣服,当推出去之后,深受百姓欢迎。已经渐渐成为新洲新城百姓主要的穿着衣服款式。

当然,汉服深衣,是从人传统的衣服,大家都习惯了,不从事劳动的时候,他们便穿着汉服深衣。这也是刘易回归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民众衣着不同的原因。新款的衣服,也被一些来新城采购货物的商人看中,不少商人都从新城采购了不少贩卖到别处去。

刘易在知道了后世的服式居然在这汉代这么快便得到推广之后,他马上便想到自己的军队士兵,也应该要换装,换上便捷的衣服。刘易还打算,汉服深衣,今后便做为国服礼服来穿着,毕竟,汉服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可弃,应当给予保留。

除了这些新款的超时代衣服,还有不少新奇的事物吸引别处的商人前来采购。贸易往来多了,直接便带动了新洲新城的经济。

现在时间还短,相信不久之后,特别是从洛阳迁徙了这么多商贾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主动把新洲新城生产出来的新奇事物贩卖到别处的时候,相信新洲新城的经济也更加的快速增长。

但要说新洲新城与别的城镇最大分别的地方,应该便城内的秩序问题。在新洲新城,很少会见到有那些沿街叫卖的商贩。甚至连逛街的民众都比较少,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新洲新城并不是普通单纯的一座城镇,此时的新洲新城,还是一个大集体式的大集体,所有新洲新城登记在册的百姓,他们的工作、生活,几乎全都是由官府安排并分配他们的生活物资。

粮食方面,虽说一开始刘易便有规定,所有登记在册,属于新洲新城正式的百姓,都可以凭百姓的耕作能力自领田地,开荒种粮。所种粮食,留下百姓足够的口粮,然后才根据整体情况,交纳一定的税粮,再多余的,可售给刘易。反正,刘易的初衷,便是让百姓可以自力更生,不用再要刘易拿钱出来购粮来救济他们,在这个条件之上,多余的粮食,刘易才会通过税收及购买弄来供养军队。当时,刘易也说过,如果百姓所种之粮不够他们自己食用的,刘易也会继续接济他们,直到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为止。

可以说。刘易的这个做法,当真的是一片赤子之心,情感天地,做得无话可说。这些百姓。几乎全都是刘易从洛阳迁来的无家可归,食不裹腹的流民,是刘易给予了他们新生,他们又岂能对刘易施与他们的恩情视而不见,谁又不铭记在心?

所以,让刘易意外的是,百姓们耕作所得的粮食。他们居然一粒不留,全都上交给由张钧主持的官府。然后,依然像刘易一开始救济他们那样,再从官府领取仅够他们吃食的粮食。

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也足见大汉百姓的厚道善良,这个时候,这些百姓,全都没有半点私心。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官府一声令下,便一呼百应。人人都能尽心尽力,齐心奋力将事情做得最好。这么快可以建好新城,这么快可以建好满城的民居,以及造船厂、新文学府、一些工作坊(实则等于工厂)等等,这些,便是这十多二十万百姓齐心努力的劳动结晶。

这些都让刘易不得不感叹,群众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

刘易无偿供给他们粮食,还有规划的为他们建设住房,把建好的宽敞的房屋,分配给他们。只要还有良心的人,都会无条件的自觉的服从刘易或者说由刘易组建的这个官府。这些,也是汉人的美德。

因为民众都自觉的把自己看成是这个大集体的一员,许多劳动产出,他们并没有多拿多要,几乎全都交予官府。所以,就造成百姓的盈余不多,没有人有多余的闲钱,并且,又人人都爆发出空前的劳动热情,有活都抢着去干,不干活的,还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如此一来,新城之内哪里还有闲人逛街?有的,只是匆匆忙忙工作搞生产的人。或者,也只有一些外来的人才会在新城之内闲逛。

而那些外来的商人,他们来做交易的,实际便等于是和新城官府做交易,只有后来像邹家、易家等等家族到了新城,设立了他们的商铺,才有私人贸易往来。

全民生产,经过这两三年来的生产储备,新洲新城的粮食储备早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