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五十四章 成长空洞(1 / 2)

加入书签

天力灵示: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仔细回忆你所经历过的岁月,有多少岁月是你找不到存在意义的时光。只有你不是从内心发心的想要,如果你想要,没有不可以,只是有时候,你不愿意去承担,生命才会如此的无意义。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会把生命中的精华,化作天籁般的歌声。敢去承担成长的苦痛,敢去面对未来,你才会带着自己,走进生命的风景!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空洞,我们如何填满这些成长空洞?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玩虚假自我的游戏。当遇到空洞,我们几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东西填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在干这个的,什么东西,能满足你什么需求——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消费填快乐的洞——我们努力搞来这一切的东西,按照说明书塞在自己心里的洞里面,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的满足。仿佛单凭这些东西,我们就已经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一开始,物质带来的充实感的确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带来新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物质带来的快乐在逐渐递减。第一个一千块钱的快乐,现在需要赚十万才有;第一次开捷达的感受也许在宝马上也找不回来。你于是匆忙投入下一轮赚钱和下一轮消费,等待这轮快感的推背感。但等到快感消失。心里的空洞又露了出来。这促使我们迅速再来一轮这个轮回——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的钱……

当物质越来越多填满心里的洞,满足了你的各种全方位的需求,慢慢的你把他们视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头衔,你同学聚会“不经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先看价格……

因为你用了那么多物质填满你的空洞,就好像补牙一样,你开始把这些物质当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如果你身处一个什么都用钱买到的社会,你自然会认为——钱最重要。无怪很多人会把某个数字的钱做生命目标呢。你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财富、物质和尽可能的满足自己需求,是生命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拜金、成功学和享乐主义,三者合谋,构建出这个建立在物质之上虚假自我的骗局。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没有人的能力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东西,却无力的发现,那个空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而绝非幸福。快乐和幸福。本就是两个东西。因为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你。?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靠父母亲的认同生活。婴儿是如此奇怪的一种小东西,每隔2个小时定时发出恼人的哭声,专注于把奶水变成屎尿,而且还全无说明书。如果没有父母的喜爱和认同。我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

逐渐地我们在长大,我们开始把寻求认同的目光转向老师和长辈,在青春期投向朋友、异性和偶像。在我们成年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当爱情或友情破裂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那么的痛苦。经历过真正爱情或友情的人都明白。心疼才不是一种文学的比喻手法,那是一种真实的生理体验。两个人互相用对方填满了自己的空洞。他们如此紧密的在一起,呆了那么久,像一对连体姐妹。日子一长,你把这些被填满的部分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如此美丽,就好像“两个灵魂在一个身体”,而等到关系结束,两个人不得不分开,这种感觉又会如此痛苦——这种分离带来的强烈的撕裂感,就好像要扯掉一个已经长在你身上的器官一样。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文字、歌曲、戏剧、艺术记录这种情感的美妙与痛苦。

和上一个故事一样,当你的成长空洞被别人的认同所填满——你会感到安全和快乐——慢慢的,你开始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当你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你就觉得自己在不断的“成长”,越来越“有面子有地位”。当这种外界的认同成为你自我的主要部分,你开始认为,那个“被认同”的部分,那个你的名声、地位,才是你真实的自我。从这一刻开始,你就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

灵魂只能独行。两个人格独立的人,无法永远一致,当方向不同,意见向左,别人就会拿走填满在你的空洞里的认同而离去。这时你感到巨大的空虚和疼痛感——你会觉得“失去了自我”“没有生活的意义”。为了继续保持这个你认为的“自己”,你只有两个选择——跟别人走,按照别人认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或者迅速找一个一模一样的下家填充进来。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很容易看到第一种选择——一位母亲,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人生选择,当儿子到了有力反抗的年龄,每次有冲突,妈妈就当场下跪,儿子偃旗息鼓,妈妈站起来哭着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这场景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