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佛陀6(1 / 2)
第三卷第六章佛陀6
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会死,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宁静会一直陪着你;而如果不修行,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冲着你来,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法王如意宝
梦灵在与公公无声的交流中,感应到了公公的愿望。原来,公公一直与其母亲之间爱的能量受阻,他一直没能对母亲表达出他的爱,其母亲临死时,他也最终没能喊出一声“娘”。由于潜意识里一直存着对母亲的恨,嫌她在他小时候遗弃他,他也一直没能对其母亲尽过儿子的孝道,现在自己病得卧床不起的时候,想起了母亲一生的辛苦,内心愧疚不已,但又无法消除,也没有办法去表达,有内疚感的人通常都会以各种疼痛来惩罚自己,甚至不惜出意外事故,造成外伤和疼痛,以此以为可以逃避良心的谴责。而公公的心脏病,肺癌与他对母亲的愧疚感关系极大。
愧疚感往往是众多悲伤情绪的源头,持续精神鞭笞的原始驱动力。那么这一点从何而来?到底是什么在驱使这种鞭笞?到底怎么做才好?这一切是不是都让人感到无助?
梦灵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了公公情绪中和愧疚感有关的那部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件即傻又毫无必要的事。愧疚感是一种隐性的,潜伏性很好而又有些狡谲的情绪。愧疚感像是在夜里私来的小偷,明明已经在家中定居,却又高明地让人无法感知得到他。
a君有着一颗脆弱的自尊心。当他走在街上独自沉思时,一个人忽然走上来对着他吐痰,咒骂,疯狂地打手势。他几乎惊呆了,做不出任何反应,就那么站着,直到他做完走开。
这件事就这样长久地压在他心里不能释怀。他并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感觉,整件事只是不断地在他脑海重演。他觉得自卑;觉得愤怒;觉得害怕。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他其实是在为那件事自责。他恨他自己为什么没有表现得强硬些,最糟的是他似乎觉得他真的有错,理应被那样对待。
看到这儿,有的人可能会想,这太荒谬了!但是这并非那么不寻常。一个心理学家说,很多在童年时期受过心理创伤的人会陷入自我批评中。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父母是全知全能的。一个完美的存在怎么会犯错?当父母指责他们,那么一定是他们自己哪做错了,而不是批评者的错。
公公小时候被母亲遗弃,由奶奶带大,他会觉得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自己不够好,才会使得他的母亲带自己的弟弟妹妹而不带他,后来,他心里一直怨恨母亲,也未尽孝,更使得他心里愧疚无比,但他自己意识中还是不愿意承认的。
第二步是承认这么一个事实,让公公承认他小时候是无助的。他对母亲的行为无能为力。长大以后他其实也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不过被他的过去拖着前进罢了。
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他免于无意义的自责。即使不够,至少可以给自己一点尝试去治愈的空间,去进行下一步,使自己远离痛苦。坦然接受他心底的痛,不必特意去回避那些悲伤的情绪。试着轻松些来面对他的悲伤,试着怀着一颗怜悯之心来对他自己,让愧疚感走开。当公公开始接受他内心的愧疚感,懂得不去让它阻挡他的前路,他会发现它们不日就要离他而去了。这便是所有的关窍。如果公公还因着愧疚感挣扎,否认这种情绪,假装其并不存在,反而会被这种情绪所困,变得愈加消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