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3 不屈的裕仁(1 / 2)

加入书签

92年7月22日。东京,赤坂离宫。

在摄政皇太子裕仁亲王的书房之内,两个戎装笔挺的日本军人默默对视。其中一个正是生命和皇位继承权都受到常瑞青威胁的裕仁,他正拿着一份电报抄件,翻来覆去地仔细着,也不知道了多久。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坐在他的对面,铁青着脸在那里磨牙,估计是想跑去中国咬常瑞青一口吧?

屋子里面一片死寂,只听见闲院宫载仁磨牙的吱吱声音。

到了最后,就听见啪的一声,裕仁的巴掌重重拍在了书桌上面。一脸愤恨地道:“英国和美国准备联合调停……他们认为常瑞青提出的和平条件是可以接受的,包括要我下台的条件,都可以接受……日本帝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居然要听支那和英美的,帝国的颜面何存啊……”

“……可是我下台就真的能体面结束战争吗?陆军的精华已经失去,苏联又不允许第一军借道返回伯力……现在连海军都要辜负天皇陛下的期望了,竟然在两日之内丢掉两艘战列巡洋舰,一艘一等海防舰,十四艘运输舰……大日本帝国这是怎么啦!难道明治大帝遗留下来的伟业真的要葬送在我手中吗?我难道是尼古拉二世那样的昏君吗?”

听着裕仁的话,闲院宫载仁亲王的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大日本帝国的江山传到(大正天皇已经无法理政。裕仁实际上已经是天皇了)裕仁手里就开始江河日下了呢?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居然在东京街头贴“反天皇标语”。恶毒攻击摄政皇太子裕仁是断送大日本帝国霸业的昏君,还说这场中日战争纯属是裕仁的瞎指挥才一败涂地的!

裕仁怎么会是昏君呢?而且那几场失利的战役和裕仁的关系也不大,就算用金刚号刺杀常瑞青的事件,也不能算错误,如果刺杀成功,现在中国肯定已经大乱,满洲多半也得到手了。现在说裕仁是昏君,完全是成王败寇嘛!

更可恶的是那个常瑞青居然假惺惺地表示对远东、朝鲜没有野心。这样就让英美误以为还可以恢复东亚地区的平衡。因此英美现在不仅不出手打压中国扶植日本。而且还反过来向日本施加压力,逼迫裕仁皇太子放弃皇位继承权……

载仁亲王长长叹口气,皱着眉毛对裕仁说:“请您千万振作,现在帝国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帝国的战争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反而是支那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只要日本实行全民总动员,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还有工业实力全部转化为战争能力,打败支那,收复失地,甚至是夺取满洲都是可能实现的!”

载仁的话音里面带了哭音,这些言不由衷的话在裕仁听来,倒也有点肺腑之言的意思。

裕仁缓缓地抬起头来。双目当中,已经多了几分神采,似乎又到了胜利的希望。“全民总动员……现在日本还有多少人力物力可以动员?库存的武器装备还能武装多少军队?还有多少商业船舶可以动员?海军储备的燃料还能维持多长时间?万一英美制裁我们,国内库存的原材料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工业生产?载仁卿,这些问题你都清楚吗?”

载仁心里头叫苦。他又不是内阁总理大臣,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事情?可也不能说不知道。这样太打击裕仁了,只好捡他知道的说:“殿下,现在本土的人口尚有五千余万,如果实行总动员,最多可以组织起600万大军!”

“600万?”裕仁眼睛一亮,着载仁说:“真的能武装起600万军队吗?”

载仁摇摇头说:“武装600万军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在陆军库存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够,需要将国民生产转入战时才可能实现。不过武装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人的库存武器装备还是有的。”

“原来还有那么多武器……”裕仁顿了一下,又问:“这些武器都是非常陈旧的吧?”

载仁斟酌着说:“也不算特别旧,大部分都是日俄战争遗留下来的,小部分是这些年储备的。”

日俄战争遗留下来的武器的是什么,步枪和机关枪当然不算陈旧,可大炮就已经落后不堪用了。

不过裕仁也没有深究,而是将话题转到了海军。“海军呢?支那人的飞机好像很厉害,海军有办法应付吗?上海作战还能够维持吗?”

“有办法,海军已经找到对付支那空袭的办法了!”闲院宫载仁亲王说。“实际上长江口的作战并没有一败涂地,至少登陆部队还坚持在海滩上。”

……

土黄色的东中国海上,一万四千多吨的日本战列巡洋舰筑波号犹如被什么东西击中了腹部,右舷舯部焦黑不堪,尤其是舰桥正下方的舰体上更是破了个大洞,海水从破洞口涌入,淹没了好几个防水隔舱。

如果仔细,就会发现这艘战列巡洋舰已经有些向右倾斜,明显是右舷大量进水造成的,不过再细一会儿又能发现舰体的平衡正在慢慢恢复,这说明舰体的左舷部位正在注水。

联合舰队司令官竹下勇中将就站在筑波号受创部位上方的甲板上,手扶着栏杆脸色阴沉地问筑波号舰长永野修身道:“永野君,筑波号还有修复的价值吗?”

“我想没有了。”

永野修身微微摇头,苦笑道:“舰体舯部被鱼雷炸开了两个大口子,一个有三米宽,一个有一米半左右,而且一锅炉房也已经进水致使筑波号丧失了0%的动力,如果要修复至少需要6个月。花费几百万日元……到时候战争恐怕已经结束了,筑波号也该根据《上海条约》的规定拆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