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济公传(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百一十七章济公传

……

一般压堂的东西,都是老板或摊主用来吸引顾客用的。基本不存在捡漏的空间。不过如果真的是好东西,郭守云又岂会在乎钱。

果然!

林林总总大概上百册连环画被单独存放在一个长条形的木头匣子里,跟前面罗列盛放的连环画看起来更受重视。不过,郭守云真正重视的还是放在木头盒子最里面那一排,用大约40开的硬纸盒子包裹,竖起的一面上有着《济公传》三个繁体字。

其实严格来说,这种硬纸盒子叫‘函盒’。早期连环画一套基本控制在24册或20册,完成后装入函盒,是为一函。对特别长的故事就分数函出版,其中每函故事独立完整但又和其他的连续,这样的方式便于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出版取舍。

30年代后期,连环画不再如此装订,代之的是厚厚一本砖头,上下册或简单上中下三册为主流。不过书到了租书摊后,老板为了多挣钱,又把书拆开分为几本出租,然后再做个书套,这样一本书变成了数本,利润当然就翻数倍了。这中后配上的书套和书局出版社的函套已经不是一个概念,收藏价值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就在郭守云伸手打算把摆放在最里面大概十函《济公传》中的第一函拿起来的时候,却冷不防被摊主伸过来的右手给拦住了。

“抱歉,我这物件时间长,有点娇贵,不能过手!”

在古玩行,一件古玩相互传递着看,这叫过手。不过手就是你不能上手。

抬头看着这个没戴口罩,国字脸,大概四十多岁的中年摊主。

“老板,如果真是好东西的话,我肯定买。另外,如果你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由你拿着给我看一下如何?”

中年摊主审视了一下郭守云,看他穿衣打扮和气质并非凡俗后,便点了点头。

不同于瓷器、青铜器,纸质的东西历来都难以保存,对温度、湿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价值不菲的书画、古籍,在不戴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外人碰都不能碰!这位中年摊主显然也有一样的顾虑。

因此,如果在古玩街的时候,但凡有人‘呼啦’拿出一幅画跟你说这是唐伯虎的真迹,你可以直接糊他一脸了。

中年摊主很小心的从十函《济公传》中拿出了一函,给郭守云看了一下正面后,又反过来给他看了一下反面。

函盒的正面是红色颜料印刷的济公形象,在它的正上方是‘济公传’三字,在‘济公传’的在上方则有‘一部’两个小字,在整个版面的右下角则有‘福记书局印行’六个繁体小字。

在盒子的反面,正中央是福记书局的圆标,类似于现在的公司logo。图案是一艘航行在海上的蒸汽船,再加上‘福记书局’四字。

等郭守云看完后,摊主打开函盒,里面4册一套40开,书页已经隐隐有些泛黄的连环画呈现在他的眼前。比起郭守云小时候看的那些,这些连环画扉页有着繁体字,画工也更为质朴,带着浓浓的年代感。不过翻开里面的内容页后,黑色线条勾勒的图案,以及边角处注解的字体,味道还是那个味道!

让摊主仔细的翻了翻,发现没有缺页和残损。不过在后面几函里,有少数破损,好在没有缺页。整个十函,144册,1929年福记书局印刷的第一版《济公传》,按照行规的话,能称得上‘九品’!

与其他收藏一样,收藏连环画也十分讲究品相。封面、封底、书脊和内页中的扉页、内容提要页、画页、版权页“七全”的为全品相;残缺的即凡不具备“七全”的均为残品相。全部品相分为10等,10等为最佳,品相降一级价格一般就要打五折。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在遇到十分难觅的,封面、封底稍有缺损者也应当留存,所谓孤本要优于品相!

“老板,东西不错,搭搭手吧!”

中年摊主点了点头,把《济公传》收拾好后,右手朝郭守云伸了过来。

第一次搭手,郭守云颇觉新奇。很快他便感觉到摊主在他伸开的掌心里轻敲了五下。

按照周子琪的说法,五下就代表单位为‘十万’。在他敲完后,郭守云摸了一下他的手,是个‘一’的手势。紧接着对方又在他的掌心敲了四下,又做了个‘八’的手势,然后便拍了拍郭守云的手掌。意思就是他这套1929年民国版的《济公传》要价18万!

郭守云明白,这个价格肯定是贵了。所以他按照自己理解的搭手规矩,给出了个10万的价格。

双方你来我往,最后以15万成交!

在郭守云买东西的时候,周子琪全程围观。不过碍于行内的规矩,这种时候外人不能插话。再加上东西也确实是真东西,郭守云又不差钱,所以他便没开口。

等到两个人交易结束,东西入了郭守云的手,他才走过来问道:“花了多少钱?”

“15万华夏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