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邓尼茨的调令(1 / 2)

加入书签

相比已逝的帝国战列舰,埃里克似乎对戈本号战列舰有着特殊的感慨,不光是它的传奇,还有它最终的命运。

历史本来存在着许多机缘巧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保持对德国大力支持的奥斯曼土耳其,现在仍然对德意志联邦有着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德意志联邦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矿物质原料,如铬矿等等,

作为欧亚大陆交界地带的重要地缘国家,默罕默德六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也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从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战后的“柏林和约”,默罕默德六世都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德意志联邦身后,直到经济转型的今天,这让埃里克·艾德里安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同于未解体前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在东部战场上,更多地利用本土抵抗和反击,分散了大量的沙俄兵力,为德国顺利解决东部战争、全力应对西部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埃里克触摸着战舰老朽的结构,同时也担忧着自然资源贫乏所带来的种种困境。让他不得不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奥斯曼土耳其,因为土耳其不但有丰富的石油,也有储量惊人的钨砂矿,这对德意志联帮的海军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钨砂矿是一种稀有金属,也是德国目前大量使用的一种合金原材料之一,因为地理原素的不均衡分布,德国本土的开采量极其稀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全靠进口国外的钨砂矿来维持国内的军工产业供应,现在的联邦国家更加大量需要这种元素的支撑。埃里克对随行的国防部长勃劳希契说:“部长阁下,请你记住,我们不能让德国的历史悲剧重演,要不惜一切代价深入世界各地获取我们需要的原料,以满足我们建设强大的海、陆、空军,当然还有广泛的民用设备,这一点要作为德意志联邦目前的基本国策。”

勃劳希契对此也深有感触,回答说:“总统先生的训导我们会记住的,随着外贸型德III型坦克的量产和对外出售,德IIIA型坦克的计划也随即加快了研发进程,并于德、波军事演习前逐步下线后进入量产,但是,德IIIA型坦克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那就是原材料供给不畅。其他任何军工企业产品也无法摆脱这一现实,设计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生产的时候,德国就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原材料的缺少。所以,米勒先生的外交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歇过。”

在此之前,奥匈帝国在德意志联邦的帮助下虽然幸免于协约国的残酷支解,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其治下的民族大家庭内部一直暗流涌动,极不平静,并成为了捷克直接分裂出去的关键和必然。另外,反正府武装也因为看不到本国的政治前途,伺机起事,扯旗暴动、多次与政府军进行激烈对抗,基于此,奥匈帝国不可逆转地走向了消亡。埃里克原本要与奥匈帝国的许多合作也不得不再次重新调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