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1 / 2)

加入书签

回到警队之后,秦培华立刻召开了案情分析会,主要目的还是汇总各方线索和证据,确定下一步的侦查方向。

陈俊上午交管局一行有了收获,在国道的监控中先后拍到了袁永超和杜晗,他们二人都是乘坐的都是网约车。

虽说在案发之后,秦培华就已经向各分局、派出所、甚至是出租车公司下发了通缉令,但对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的网约车还是没有覆盖到,而袁永超和杜晗就恰恰钻了这个空子,规避了警方的追捕。

二人乘坐的网约车都没有直接开到防空洞那里,而是全部停在了国道边儿上,利用步行抹除了可供追查的线索痕迹。

但奇怪的是,监控中并没有拍到苏沫。不仅如此,袁永超和杜晗在前往防空洞的时候,也都是轻装空手的。

换言之,他们不具备转移苏沫的条件。

陈俊通报完情况之后,技术科的负责人也难处了鉴定检验结果。

第一,山洞中提取到了残羹,其中有熟有生,检验结果属于杜晗,应该是嫌疑人摘走的子宫。

烧水用的两个铝制壶提取到了大量鲜血,一个多一个少,检验结果属于杜晗和袁永超,显然是之前收集走的血液。

另外在水壶的边缘,还发现了残余的白蜡。

山洞的杯子里面有鲜血残余,化验比对属于杜晗。另外菜刀上面提取到的皮肉组织以及血迹,也都是属于杜晗的。

第二,经过对泥坑中的尿液以及山洞中提取到物证做比对,可以确定属于同一人。

第三,比对可疑足迹后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骨架较为宽大,但身躯应该是削瘦的,初步推断体重在50—60公斤左右。

而根据前后反方向的两个脚印进行对比,嫌疑人在前往以及离开防空洞时,本身重量没有明显变化。

也就是说,从现场痕迹看,嫌疑人并没有将苏沫转移走。

第四,根据现场痕迹判断,嫌疑人在前往防空洞的时候,携带者充足的作案工具,铝制水壶中装着白蜡。防空洞的案发现场中,并发现木屑的存在,因此能够断定木质雕塑是提前准备好的。

水壶、白蜡、木雕,三者重量与收集的鲜血、子宫等重量几乎是相等的,所以嫌疑人前后足迹没有明显变化。

……

简短的会议之后,秦培华便将那张合影交给了陈俊,同时安排人去数据库中排查“jiangyu”究竟是不是个名字。

陈俊安排下去之后,又返回了会议室,看了看保持着沉默的我和秦培华,直接说道:“秦支,许法医,之前困扰我们的环节解开了,可也因此出现了更令人困惑的,苏沫到底是怎么被转移走的?”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个清晰的思路。”秦培华有些沮丧的叹口气,然后望向了我,“你怎么看?”

其实在会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量,袁永超以及后来的疑似“紫质症”嫌疑人,究竟是如何将苏沫转移走的?

当初在前往胡明杰家的时候,他楼下的邻居曾亲口说过,那天晚上胡明杰搬了一个人体模特回家,分量很是不轻。

我和秦培华一致认为里面困着的就是苏沫,可现在看起来似乎不是这样,完全就是矛盾的。

如果人体模特里面真的是苏沫,先不说袁永超是如何带着她离开小区的,单说前往防空洞一事就说不通。

昏迷的人重量会很沉,袁永超不可能在不借助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将苏沫大范围的转移。而如果借用了交通工具,那势必会在监控中留下些许线索,毕竟前往防空洞根本就不可能绕开国道。

排除掉不可能,那么唯一可能的结论也就浮出水面了,尽管这是颠覆我们认知的。

苏沫,自始至终就没有被转移过。

“什么?”秦培华听完后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

“秦支,这完全有可能。”我反问着,“不然上述的种种情况怎么解释,难道嫌疑人会飞不成?”

“……”短暂的沉思之后,秦培华情绪平复了下来:“你别怪我大惊小怪的,我们一直认为苏沫在不断的被转移,所以当你说出她从未被转移的时候我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如果你的推断是正确的,那又怎么解释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