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1 / 2)

加入书签

对于狄飞惊来说, 此时见到柯阮并不能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就在前一天晚上, 柯阮杀了雷损。

雷纯带着雷损的尸身回去的时候,狄飞惊或许算不上是很意外。

他既然同意了雷损的计划,当然也就知道计划有失败的时候。

无论苏梦枕本心是否希望杀死雷损,但对于雷损来说,这次行动他是拼死一搏, 并且也做好了自己或许会死掉的准备。

所以他才不允许狄飞惊跟他一起去。

如果雷损死了, 狄飞惊就是六分半堂最后的希望。

除了狄飞惊, 没人能够整合压制失去雷损后的六分半堂,所以狄飞惊不能去。

雷损既然自己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他就不会允许狄飞惊也去冒险。

自然, 狄飞惊明白这一点, 所以雷损死亡, 其实也算是之前预料到的结果之一。

但雷纯告诉他,杀死雷损的人并不是苏梦枕, 而是柯阮。

或者说, 如果柯阮没有出手的话,现在死去的人就该是苏梦枕了。

让苏梦枕亲手杀死师无愧, 对于苏梦枕来说这样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尤其是在他刚刚经受这样的打击就要面对拼死一搏的雷损的时候。

但世上没有如果。

柯阮救了师无愧, 然后反利用师无愧去扰乱雷损的心神,之后一剑击杀雷损。

这样的变故只在瞬间。

得知这些的时候狄飞惊是怎样的心情呢?

没有人知道。

因为狄飞惊还是那个狄飞惊。

如果不是在祭拜雷损的时候他悲伤落泪, 他看起来与之前几乎毫无区别。

六分半堂已经布置好了雷损的灵堂, 狄飞惊就在那里坐了一整晚。

柯阮那一剑斩断的不仅仅是苏梦枕和雷纯, 还有她自己与狄飞惊。

狄飞惊知道,如果说之前他与柯阮之间只能算是希望渺茫的话,那么从那一刻起,他们就绝无可能。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也意识到了一直以来盘桓在他心头的思绪到底是什么。

他并不是一个情感激烈,张扬热情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他的克制内敛让他看起来始终游离在一切之外,就连这样的事情都不例外。

当他知道柯阮就是王怜花,就是连云寨的大当家的时候,狄飞惊就明白他们终究不是同路人。

他是个聪明人,聪明到不需要刻意思考,潜意识里就已经得出了答案。

柯阮离开六分半堂的时候,他已经隐约感受到了她的决心,而当她以连云寨大寨主的身份再回来的时候,狄飞惊更加清楚她所作出的选择。

所以他更加克制,更加深沉,如果不是由他自己将话语说出口,或许永远没人知道他的想法。

但他终究失控了一次。

当柯阮一大早来找他的时候,他终于还是没能够忍住心绪,有所表露。

那个时候的他或许已经预感到了什么,虽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明白。

直到雷损死亡。

他之前的一切克制内敛都是为了雷损,为了雷损所重视的六分半堂,而那一刻,这一切的因由都不复存在。

一直以来克制积压的情感爆发出来,一直盘桓在心头的东西终于冲破迷雾,他从未那样清醒的认知到自己到底抱有着怎样的情感。

但雷损死了。

他的死解开了一道枷锁,然后换上了更加沉重的桎梏。

狄飞惊从此要撑起六分半堂,要保住雷损仅存的基业,要带领六分半堂的残余势力隐忍发展,然后终有一天,他们会复仇。

彻底击败金风细雨楼!

这是雷损的遗愿,也是狄飞惊必须承担起的责任。

金风细雨楼,苏梦枕,柯阮……

狄飞惊想,如果柯阮第一次进京的时候他就留下她,那一切又会怎样呢?

是否一切会与现在不同?

但她离开了六分半堂,去往更加广阔的江湖,然后终于成长。

江湖风雨如刀,她却在风雨之中越发坚韧美丽。

或许柯阮的底线和坚持是她与狄飞惊终究陌路的原因,但也正因如此,她才更加惹人心动。

然后狄飞惊明白,如果柯阮未曾成长,对他来说,那就仅仅只是个漂亮的女孩子而已。

空虚单薄的美丽。

此时的狄飞惊坐在三合楼,面对着柯阮。

他无比清楚自己今日的目的为何。

而从这一刻起,柯阮于他只能是敌手。

如今的他坐在柯阮的对面,而柯阮坐在苏梦枕的身边。

柯阮安安静静的坐在苏梦枕的身侧,几乎不曾说话,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了苏梦枕。

这是理所应当的。

不仅仅因为苏梦枕是楼主,更因为他在这方面比柯阮更具眼光和智慧,对京城各大势力之间的博弈更加得心应手。

倒是戚少商,虽然看起来好像是无情的队友,但谁都看得出来他护着柯阮不比苏梦枕要少。

无情回头看了他好几眼,只差要甩眼刀瞪人,戚少商视而不见。

从这一点来说,戚少商真的是个相当靠谱的大当家。

即使他早就不做大当家了。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柯阮的招式是否能够传授他人,是否真的如她所说只能使用一次?

无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柯阮还没说话,戚少商就果断道:“我信她!”

无情的嘴角不由一阵抽动,他压根不想再去看戚少商,而是对柯阮道:“柯姑娘怎么说?”

柯阮道:“只能用一次是真的,教不了旁人也是真的。”

无情道:“就算只能用一次,但若无法教授旁人,姑娘又是如何学会的?”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总不至于是柯阮天生就会啊!

苏梦枕却反问道:“这个问题很重要?比起这个招式,我以为你们会对我开出来的条件更感兴趣。”

这一点确实无可反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