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武安君会怎么做?(1 / 2)
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在战略外交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战略上,他们原本是内线作战,还有上党主动来投的优势。
可因为国内生产力比不过变法的秦国,后勤能力反倒是不如千里迢迢而来的秦军。
实力不足,想要依靠坚守消耗,耗到秦军缺粮不得不退兵。可最开始缺粮的,反倒是内线作战的赵军自己。
而外交方面,赵国完全就是一场惨败。
尤其是赵王自己失去信心,派遣使者去咸阳求和这件事情,更是让有心想要援助赵国的国家,停下脚步选择观望。
秦赵开战的时候,燕国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之中的远交。一心想着从赵国身上割肉吃,当然不会援助他。
齐国的话,之前赵国的主要攻打方向就是在齐国,被赵国割了许多肉的齐国,不乘机打赵国就不错了,当然也不会帮忙。
楚国则是在之前数年里,被白起打的狼狈不堪。鄢郢之战之战更是被杀的血流成河,最终不得不迁都来躲避秦国的兵锋。而且距离遥远,想援助也是有心无力。
韩国更别提了,这次秦国出兵打的就是韩国,被打的哭爹喊娘割让上党郡的韩国,哪里还有力量和胆量来救援赵国的。
唯一能够救赵的,只有魏国。
这一点从长平战后,秦国兵围邯郸城要灭赵的时候,信陵君带着魏军来援,在邯郸城下决死一战大破秦军就能看得出来。
而在长平战时,魏国已经是准备出兵相助了。
可赵王却是在这个时候遣使去咸阳城求和,被秦王借力打力大肆宣扬,立马就让魏人犹豫起来。
他们要是这个时候去帮忙,秦赵两国却是突然和好,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是因为如此,赵国在长平之战这场绝对国家命运存亡的战争之中,在战略态势与外交游说方面,那叫一个一败涂地。
是不是说,长平之战赵国是必败的结局呢。
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外部和内部条件都对赵国不利,可战争这种事情,还是存在很大意外性的。
赵国有数十万兵马,只要能够在战场上打赢,那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从战略角度上来说,赵国想要打赢也有机会。
当时秦昭襄王为了一战灭赵,彻底歼灭这个一统天下的大敌,动员了整个秦国的力量。
‘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国内的男人们几乎都被送上了长平战场。
然而此时此刻,处于弱势一方的赵国,却并没有全军动员。
在遥远的北方北地一带,赵国还有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骑兵军团。
他们的所在地,就是后来的河南地。
赵国认为长平乃是山地,不适合骑兵大规模机动,所以就没有调动这支兵马。
而在王霄看来,赵国上层缺乏必要的战略目光。
长平这里不适合骑兵机动,所以就不用?
那你不会换一个能用的地方吗。
几万精锐骑兵集团啊,就这么眼睁睁的坐看长平战败,什么动作都没有。
换做是王霄的话,必然是在秦军总动员的时候,立刻下令让这些骑兵南下关中。
此时秦国在关中北方的长城并没有修好,而且因为缺乏驻守的力量,是不可能扛得住赵军骑兵集团的冲击的。
只要这几万骑兵杀入关中,那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见到人就上利剑,见到庄园房舍就上火把,见到河渠就去砸了去破坏堵塞,见到田地粟米就上马匹去吃去践踏。
一路疯狂破坏之下,直奔雍城与栎阳而去。
雍城与栎阳都是秦人之前的国都,尤其是雍城这里,更是有着秦人历代先祖的陵寝与宗庙。
之所以不直接去咸阳城,那是因为此时的咸阳城还没有拆掉城墙。
而且秦军再调动兵马,咸阳城这里的守卫力量还是有的。
依靠几万骑兵想要攻打有着坚固城池的都城,这是不现实的。
就像是此时此刻,当兵棋推演的时候,王霄将代表那些骑兵的旗帜推向雍城与栎阳的时候,对面彻底绝望了的王翦,颤抖着的问他“为何要去雍城与栎阳?”
王霄无所谓的耸耸肩“你知道的。”
王翦知道王霄为何要让这些赵军骑兵去雍城与栎阳,可他不敢去想,也不敢去说。
关中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上长平去了,咸阳城内虽然还有守军。可他们守卫咸阳城还行,出城作战那就是死路一条。
雍城与栎阳都没什么守军,失守是必然的事情。
等到地图上这两处地方被插上赵军的旗帜之后,王霄对着四周围满了的秦国将军们说“接下来,就是挖陵寝,毁宗庙,绝社稷!”
四周一片死寂。
众多秦军将领们,宛若风中残烛般的盯着铺在地上的偌大地图。
他们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春秋战国时代里,祖宗宗庙祭祀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是后世所难以想象的。
后世的时候,给祖先上坟的人都在逐渐减少,更别提什么祭祀和宗庙了,很多人甚至都不懂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