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黄巾之乱(一)(2 / 2)
秦帆想起来时沿途并无盗匪,也没有情报提及附近有黄巾军叛乱,便点头同意。
阎圃又促请秦帆道:“还望主公早些确定从张让处谋取之物,以方便圃从中斡旋。”
秦帆询问戏志才、郑浑道:“未知二位先生以为应先谋取何事为佳?”
戏志才思索片刻,回答道:“智谋之士、熊虎之将。”
郑浑却答道:“益州刺史(注2)或平寇将军、安西将军乃至镇西将军(注3)。”
呃...两大谋士的意见竟然首次大相径庭,秦帆大感意外。
戏志才解释道:“镇抚州郡,征战四方非智谋之士、熊虎之将不可。我汉中谋士不过三人,将不过三员,何以开疆拓土?”
郑浑也解释道:“主公若想师出有名,成就故秦之势,非预谋这些官职不可。若他日为争霸之人所得,则必将处处受制。”
秦帆一阵头痛,两人说得都很有道理,无论是要人才还是要官爵,都是为今后争霸天下做准备,也都是必行之策,需要自己抉择的当是先后顺序。
秦帆再三斟酌,若是向张让要人才的话,自己记得汉灵帝时期已然任职州郡的猛将只有荆州黄忠、益州严颜,已然出仕的谋士只有冀州沮授、司隶钟繇,并且知晓的信息也仅此于此。其他人才要么尚未出生、年幼,要么就是完全不知道具体所在方位。
若是向张让要官的话,也记不清楚刘焉是哪一年向汉灵帝建议“废史立牧”的,当前的益州刺史职权似乎并不像自己熟知的三国时期的州牧一般位高权重,倒是平寇将军一职已属于三品将军,掌征伐,既可以使自己获得较多成就经验,让技能系统升级到等级四,享受更多服务项目,也可以为他日讨伐黄巾、攻取益州赢得出师之名。
秦帆整理下思路,缓缓说出自己的决定:“子茂此行,官爵最低要平寇将军等实权军位,余者皆不从,其后迁调益州严颜、冀州沮授、荆州黄忠、司隶钟繇随同出征。”
阎圃赶忙答应道:“遵命!”
戏志才却出言询问道:“仅知其名恐难寻觅,且主公又是如何得知其人?”
秦帆语塞,只得尴尬解释道:“吾偶然闻之其名,皆为贤士猛将,并任职郡县,于张让而言,寻觅当无疑难。”戏志才也不再追问。
郑浑却接着进言道:“敢问主公,为何不谋取益州刺史之职?”
这郑浑真是一根筋啊,秦帆只好再暗示道:“若为益州牧,吾必全力取之。”郑浑闻言,皱眉思索片刻也不再言语。
秦帆见三人均无异议,便督促阎圃速赴雒阳,郑浑、戏志才二人筹备钱粮兵甲,小荻速写情报并召唤信鹰送往豫州。自己则抓紧整理技能系统已反馈的各类信息,空闲之时再与小荻一起学习韬略、练习武艺,观摩典韦、韩浩、方悦的操练士卒,静候雒阳的情报。
注1: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十二月方改元为中平元年。
注2: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元封五年(前106 年)初置部刺史,根据六条规定监察各州,称“六条问事”。本为监察官性质,其官阶低于郡守,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哀帝初又改旧制。不久复称州牧,东汉除首都设司隶校尉以外,在外十二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益州范围内置益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驻地雒县,辖蜀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
注3:平寇将军,汉魏将军名称,统兵将领。东汉末始置,第三品,统兵掌征伐。安西将军,“四安将军”之一,位次于“四镇将军”,掌征讨或镇戍。镇西将军,军位第二品,“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名号,统兵将领,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西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