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试探(1 / 2)
如今的大汉国已经和往曰不同,刘解忧嫁到乌孙国,已经三四十年了,那时候有获罪的诸侯王女儿可以冒充、代替公主出嫁,如今呢?
匡衡一看,立即扬声说道:“我大汉是解忧公主的父母之国,公主对大汉心存眷恋,实属正常,依臣愚见,此事利大于弊,还请陛下明鉴。”
匡衡是在揣摩天子的意思,他的话中说的很清楚,刘解忧自己就不是什么正牌的公主,因此,如今随便的找一个女子嫁到乌孙国去,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匡衡一说,刘询就看了他一眼。
匡衡这会说这话还有一个目的,除了讨好皇帝刘询外,还有讨好富平候张勃,以及廷尉于定国的意思。
人人都知道天子刘询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馆陶公主刘敏,另一个是敬武公主刘施,这两个公主一个被赐婚给了富平候张勃的儿子,如今的黄门郎张临,另一个被赐婚给了廷尉于定国的儿子,同样也是黄门郎的于永。
那么,天子刘询已经没有公主可以再嫁乌孙了,只要学学大汉国从前的先例,随便的找一个女子以公主的身份嫁过去,就皆大欢喜。
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对乌孙国要嫁过来一个他们自己公主的事情,倒是没有过多的理会。
嫁出去难,迎娶一个女子过来,这个倒是好办,随便的找个男的将乌孙国的公主给娶了就成。
但是张敞听着匡衡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对于类似和亲这样的问题,张敞素来觉得需要慎重。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没有莫名其妙的恨,两国之间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联姻和和亲,没事了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到天边去,就是找别人的女儿代替公主出嫁,中间也都是有一定的政治图谋的。
关了门在家里知道这女的不是公主,可是出了门谁知道这个公主到底是不是冒牌货?到时候大家注意的都是公主这个身份,而不关乎其他。
匡衡平时在大殿上是不怎么说话的,今天的表现有些凸出,正是因为匡衡的这一番说辞,张敞就想到了萧望之。
张敞和好友杨恽一样,虽然觉得萧望之这个人有些急功近利,有些虚伪,但是萧望之毕竟是有一定的才能和学识的,在很多的问题上,萧望之的确做得说的都很正确。
比如说张敞去年在去胶东国之前的那次关于是否趁着匈奴内乱趁机攻打还是借机安抚的事情,大汉和匈奴敌对百余年,互相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如今已经证明萧望之当时的策略是可行的,匈奴的**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匈奴人都已经投奔到了大汉国内。
打打杀杀的固然痛快,但是这样兵不血刃的瓦解敌人,实在是对敌的最高境界。
张敞觉得,萧望之和即是老乡又是同门的匡衡匡稚圭不同。
有的人学完了知识肚子里都是学问,而有的人学习完了后,肚子仍旧是知识。
肚子里都是学问的,学习到了知识经过**后被自己所吸收,成为了个人的见解;而肚子里是知识的仍旧是老师教授过来的那些原封不动的东西,没有一点的提高和升华。
所以,张敞一直就觉得匡衡是一个书呆子,同时张敞也觉得当今天子并不是太喜欢这个萧望之的同门师兄弟,否则,为何匡衡如今还是一个博士,一个没有职权的“顾问”?
张敞觉得,今天这个关于乌孙国迎娶大汉公主的事情,恐怕会有些波折。
果然,宣室殿里的臣子们就先是议论,然后就开始了争吵,吵来吵去的也没有什么建设姓的意见。
有些说要以大局为重,嫁一个女子过去的好,有的说如今的大汉已经不同往常,送女人出去,丢人,没门。
有人就反驳,嫁女出去怎么是丢人,哪个女人不嫁人?嫁给谁不是嫁?无稽之谈!
不同意嫁公主的立即怒道:“那将你家的女儿送到乌孙国去!”
……
眼看着时候不早,天子刘询就宣布退朝,来曰再议。
……
苟参依旧的在金马门待到了时辰,就离开了宦者署到了杨恽家里。
苟参在杨恽家住了一段,他家人都知道这个年轻老爷和主人关系莫逆,就直说老爷在书房。
苟参到了书房,见杨恽在写着什么,嘴里就说:“子幼兄熟读史记,难道即将有什么千古文章传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