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紧张(1 / 2)
他则坐在梁晓素对面。
梁晓素笑了笑。
胡杨给梁晓素倒了一杯水,然后到大班台那儿把陈同的养生杯拿了过来,给他添了点热茶进去,转身就离开了。
胡杨走出去的时候,照例把房门给关上了。
房间里就剩下陈同和梁晓素了,梁晓素不知道为什么,心里莫名的就有些紧张。
陈同坐在她的面前,靠着沙发,那高大身材,梳着大背头,还有那炯炯的目光,让她不自觉地就有种压迫感。
第一次面对市委书记,这心里的素质还真是不够好。她不免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没什么,没什么,就把自己准备的这些说出来吧,怎么准备的就怎么汇报——
为了掩饰心里的紧张,她端起水杯喝水,可端杯子的手却是有点儿发抖。
喝了一口水,她抬起头看到陈同正盯着她看着。
梁晓素那微微颤抖的手自然是没有逃过陈同犀利的目光,这个年轻的团市委书记果真是缺乏历练,心里素质还是差了点儿。陈同心里想。
不过刚才看她说那几句话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是个有内涵的女干部,不像个花瓶。只是她晋升的速度太快,缺少当一把手的经验,缺少了在各种环境下的锻炼,所以她的成长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啊!
想当年梁晓素从县委书记杜秀青的秘书,直接提拔到了县委副书记,这个跳跃,还真是来得生猛啊!这在当时也是相当让人惊愕的!虽说梁晓素的正科级也当了有两年多,也到基层锻炼过,但是从正科级直接到了副处级,而且是县委常委,这个跨越在余河来说,可能没有第二个了!现在又直接到了团市委书记的位置,说来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跨越了。
当初把她放到团市委这个位置,陈同也是经过反复思考的。
梁晓素在余河强拆事件当中受到了影响,被牵连免职了,实在是比较冤枉的,这一点陈同也知道。但是,当时是那么一个大环境,全国的舆论一边倒,不这么处理无法平息民愤,没法控制当时的局面。所以梁晓素也就成了一个替罪的羔羊。
陈同来到信江市之后,他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清楚了,决定要恢复梁晓素的职务,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梁晓素都不应该遭到免职处理的。当时的强拆事件,梁晓素没有参与,而且一直是主张商谈,不主张强拆的,是曾磊一意孤行要强拆,结果导致了这么一个无法挽回的巨大事件,让余河一下子臭名远播到了全国的每个角落。
陈同决定恢复梁晓素的职务,一是为梁晓素平反,再就是讨好李成鑫。
这两点,其实都是归结到一点上:讨好李成鑫。
陈同和李成鑫本部是一个阵营里的,陈同是书记吴硕林那一拨的人,来到信江市担任市委书记,也是一个博弈的结果,这个陈同心里自然是清楚的。
但是,陈同不能和李成鑫唱对台,这对他来说没有半点的好处,他还是要努力取得李成鑫的信任和好感。从哪儿下手呢?!他试过好几种办法,都没有走通,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提拔梁晓素。
他先是给梁晓素恢复职务,一次试探了一下李成鑫,发现李成鑫果然很开心,说他会办事儿,这就说明他的这条路走对了。于是他才开始酝酿替梁晓素换个地方。
思来想去的,他最后决定还是把梁晓素放到团市委。
这个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后备干部的摇篮,谁都知道这两年团派走得非常有气势,团的领导人从中央到地方,都得到了重用和提拔。这是其一。
其二呢,这个位置是个万金油,谁来都可以干。可以干好,可以干孬,其实性质都一样,最后人都一样要提拔走,不会留在这个位置太久。能干好,自然轰轰烈烈地走,耀武扬威地走,不能干好,成绩平平,就算没有成绩,也是一样走,只要不犯错误,都要提拔。当然,团的工作犯错误的机会还真是不多。
其三呢,团的工作队伍,年轻人居多,面对的又都是广大的团员青年,一个年轻的领导,大家都能接受,心里上不会太有抵抗情绪。要是换了其他的市直部门,老同志一大堆,光是摆平单位里面的关系,都会让年轻的梁晓素无法招架。
所以呢,把梁晓素放到这个位置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好前任团市委书记马楷又有机会高升,空出这么一个非她莫属的位置,陈同要是不给梁晓素,那才是真不会做人,真不会当官。
事实证明,陈同的做法是对的。
自从梁晓素被提拔到了团市委,李成鑫对他的态度也是好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