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重创战车第三师团、求月票、求各种(2 / 2)

加入书签

当10万机械化步兵越过井陉山区出现在阳泉之时,日军彻底慌了,筱冢义男不得不再度收缩兵力,以防被陈锋所部各个击破。尽管如此,第一军已经在战略上处于了绝对的下风,在山西战场日军与中国/军队的兵力之比达到了1:4,火力更是相差悬殊,处境更是相差很远。

原本按照筱冢义男的想法,第一军现在已经失去了与中**队抗衡的资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突围,由东或者晋东南突围。这样做的后果虽然会丢掉地盘,但是却能保住部队。但是很可惜筱冢义男的这个建议被彬山元大将拒绝了,因为彬山元对于虎烈拉很有信心,一旦虎烈拉病菌爆发,那么陈锋所部肯定会撤军的,现在多坚持几天,对于帝国的好处也远大。因此彬山元命令驻山西第一军不惜一切代价固守山西!最起码要把太原守住。

昌平方向的战斗则是最为激烈,原本在11日的时候第五十二集团军就已经摧毁了日军的城防工事,可惜12日日军突然派出600多辆战车参战,猝不及防之下第五十二集团军损失不小,之前取得的战果也全部回到了零点。

愤怒的徐虎将手中唯一的一个坦克旅放了出来,以350对阵600。双方在昌平城下展开了一场属于装甲部队的决战。这一战整整进行了4个小时,最终的结果是日军战车第三师团惨败,600辆战车被摧毁419辆,逃回城202辆。而第五十二集团军的装甲旅只损失了187辆坦克,其中142辆是缴获的日军九五式轻战车。

其实日本早在1927年就开始生产坦克,但是由于对装甲战术的认识有限,在很长时间内日军一直将坦克联队分割配属于各野战师团,只是将其作为步兵冲锋的大型掩体。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大规模进攻作战均有坦克部队参战。

1934年关东军首先成了独立混成第一机械化旅团。在后来的徐州会战、南昌会战、诺蒙坎战役中,日军都集中采用坦克突击战术。几个月前冈村宁次在南昌战役中使用战车巨炮战术。仅仅用了7天时间就攻占了南昌。再加上得过闪电战二十余天就灭亡波兰这让日军极为震惊,于是日军大本营下令组成机甲军,由吉田德充任司令官,下属战车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战车教导旅团。其中战车第一、第二师团和战车教导旅团均隶属关东军战斗序列。唯独战车第三师团配属在中国派遣军。

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师团长为西原一策中将。该师团下辖战车第五旅团、战车第六旅团、机动步兵第3联队、师团直属速射炮队、搜索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防空队、工兵队、整备队和辎重队。

尽管日军的战车师团建制完备。兵员众多,但是战斗力却并不是很强,这与日本的工业水平以及装甲战车的性能有极大的关系。装甲部队和步兵不一样。步兵的兵员素质和战术运用对战役的影响很大。

而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取决于战车的性能和数量,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主要装备的是九五式轻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以及九七改中战车。九五式轻战车是日军在**式战车投入列装后根据侵华战场的实际需要设计研制的轻战车。该战车乘员3人,装备九四式37mm战车炮1门或九八式37mm战车炮1门,另有2挺7.62mm机关枪。每小时速度40公里,最大航程250公里。九七式中战车乘员4人,装备九七式47mm炮一门,另有九七式7.7mm机枪两挺。

与之相比,陈锋所部现在装备的主力坦克可就强大太多了,t34坦克全重32吨,乘员4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В-2-34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60毫米。

可以说这是二战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款坦克,即便是放到二战后期也是一顶一的主力。虽然在单兵对抗上面比不过德国的虎式坦克,但是其继承了苏式武器惯有优点,结构简单易操作,并不需要多高文化程度的士兵就能操作,其次这种坦克皮实,远没有虎式坦克那么娇气。

而t34在欧洲虽然只能是一款中战车,但是放在亚洲,与日本人的豆战车相比,体型庞大的t34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款很成功的重型坦克了,这一仗日军坦克虽然在数量上多于第五十二集团军,但是在质量上却差了老远。要不是第五十二集团军的装甲旅只装备了不到200辆t34,剩下的全都用缴获的日本九五式战车代替,否则的话,单单这一仗就足以让日军的战车第三师团出师未捷身先死。

尽管如此,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也算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没有半把年别想恢复战斗力,况且以日军那些破烂玩意,即便是让战车第三师团恢复了战斗力也没多大用处,遇上陈锋所部的装甲部队照样死无葬身之地。随着各个战场的迅速推进,陈锋所部的这次南下作战也进入了倒计时!(未完待续。。)</d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