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州牧不出门(1 / 2)

加入书签

欢迎大家来到-<  >-:

刘欣不以为然地说道:“打工就是帮我干活。你们都是行武出身,其他活也干不了,就先到飞虎亲卫中干着吧。不过,在荆州军中干活是要讲资历的,任何人都必须从头做起。这样吧,你们去火头军找一个叫魏延的报到,先在他手下做个伙夫,以后再论功升赏。”

从头做起,张任等人是没有意见的,毕竟自己都是俘虏的身份。只是一个伙夫能有多少军饷?如何养活这一大家子?而且还要慢慢还了那一大笔债务。但是,他们这几家人刚刚从大牢里被放出来,享受了三天光明,有道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这几天的日子确实过得舒坦,你让他们再重新过上苦日子,只怕谁也不会答应。于是三个人只能走一步一步了,一个个将鼻子一捏,去找魏延报到去了。

那时候的军队建制中还没有火头军一说,部队是按十人一队进行编组的,到了吃饭的时候都是各自埋锅造饭,古时候常常通过数一数敌军营中灶头的数量来确定敌军的规模。刘欣进行了改革,每千人中设一支五十人的火头军,专门负责这一千人的三餐供应,其它的士兵就可以专心训练、打仗。这样一来,五十个人要负责一千人的伙食,火头军的工作量就非常大。不仅如此,火头军也是要参加训练,因为真正到了前线,他们也必须提起刀枪冲上战场。所以,被选入火头军的,并不是想像中的老弱病残,而都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出众的士兵。

其实,论能力,雷铜、吴兰做个副将是不成问题的,而张任的有勇有谋,与文聘不相上下,完全可以委以重任。刘欣这样安排,倒不是担心他们带着军队哗变。因为荆州军与其他地方的军队不同。士兵们分别来自荆州各郡,现在又包括了巴郡和柯两郡的兵源,这些士兵是不按地域,打散了进行调配的,可以避免军队中某一地方的士兵抱成了团。新兵召募来了以后,先进行三个月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不仅仅限于体能、技能的训练,还要进行刘欣所说的思想教育,让新兵们明白他们当兵是为了什么,要做些什么,会得到什么。不仅新兵,就连老兵也会经常被组织起来,去帮老百姓做些义务劳动,增进军民友情。现在的荆州都百姓都依赖他们的军队,士兵们也以自己是荆州军的一员为荣,那么谁又会听从军官的几句话就参加哗变呢?

但刘欣知道,张任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在自己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得已才投降的,他们或许不能带领部下哗变造反,但难保他们不会出工不出力。平时也就算了,如果在战时,会害死很多人的。事关千万将士的安危,刘欣不能不慎重。刘欣要让张任等人从内心深处将自己当作荆州军的一员。

他让沮授安排张让、雷铜、吴兰三家人上街采买应用物品,就是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荆州的发展,市面的繁荣,百姓的幸福。而让他们去当个伙夫,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与基层的普遍士兵多接触接触,体会体会士兵们对自己作为荆州军的一员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

刚刚将张任他们打发走,蔡瑁突然求见,而且是带着他的姐夫黄承彦同来的。刘欣对黄承彦的到来颇感诧异,一问之下,才明白他们的来意。

原来,襄阳书院招收新学生的时间已经调整为每年的二月。经过五年的发展,襄阳书院已经颇具规模,但是每年招生的人数都严格限制在九十人,而且是按官吏、士族、庶民、军烈属四个阶层按不同名额进行分配的。每名学生都将书院进行长达十年的系统学习,现在已经有了四百五十名学生,而最终将发展成拥有九百名学生的新式学校。

尽管荆州各郡县都已经设立了各自的官学,但是无论从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来说,襄阳书院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许多人想尽办法要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襄阳书院。每年一到十月份,各路人物便开始大显神通,托门路,走关系,就是为了能够争取到了一个进入襄阳书院的名额。而且,书院已经规定,每年只招收八岁的孩子进入书院,所以机会只有一次,八岁这年进不了书院,以后就进不了了。

黄承彦来求见刘欣,就是想送阿丑进入襄阳书院读书,阿丑虽然是个女孩,但黄承彦只有这一个女儿,完全是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的。作为荆州的名士,黄承彦当然归入了士族一类,阿丑要上学,占去的就是士族的名额。本来,他的小舅子是襄阳太守,小姨子还住在州牧大人家中,一来二去,他与襄阳书院的院正蔡邕也有了几分交情,凭着这些关系,要想将孩子送进书院,应当不是难事。难就难在,阿丑是个女孩。男孩子要进襄阳书院,还要打破了头,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一个女孩想进书院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刘裕明年也是八岁,阿丑与刘裕同年,一生中进入襄阳书院学习的机会只有这一次,黄承彦的心情刘欣可以理解。当然了,刘裕进书院学习,那是铁板钉钉的事,不可能有任何的阻碍,至于阿丑那个难度就太大了。

刘欣也感到有些为难,他倒不是嫌阿丑是个女孩,不让她上学,而是名额实在有限。刘欣的手指不停地轻敲着桌面,想了半天,终于说道:“也不是不可以让阿丑进襄阳书院,但是她只能做个旁听生。”

旁听生在襄阳书院也是有先例的,张机的两个得意弟子张清、张洁兄妹就是书院的旁听生,只不过这种例子很少。而且,旁听生不享受正式生的许多待遇,比如免费的一日三餐,免费的书本纸张,而且座位会在教室的最后面。

听说可以让阿丑做个旁听生,黄承彦已经喜出望外,他也薄有家产,又有蔡瑁做后盾,倒不担心付不起那些费用,至于坐在最后也没有关系,一个教室顶多三十名学生,价码在最后也可以听清老师讲得什么内容。

着连声称谢的黄承彦,刘欣摆了摆手,说道:“你先不要忙着谢我。阿丑进书院读书,所需费用可以由州牧府一应承担,她和裕儿熟识,我也可以让人将她的座位与裕儿安排在一起,相互也有个照应。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