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第815章 815 切断联系(1 / 2)

加入书签

十八日当天,“低俗小说”剧组又在上午和下午分别接受了两次车轮采访,虽然强度没有昨天大,但这一次大部分都是专访,问题更加有深度,交流范围也更加广泛,前前后后进行了近七个小时的采访,雨果只觉得自己脑袋都已经被挖空了。

昨天晚上的车轮采访更像是狂轰乱炸,那种疲劳更多是来自于僵硬的肌肉和大脑;而今天的车轮采访就更像是斗智斗勇,量下来了,但质却上去了,大脑的运转被推向了极致,等采访结束之后,雨果几乎要以为自己一辈子所知道的所有词汇都要被掏光了。

再一次,雨果又意识到了采访是一件体力活加脑力活,而和记者打交道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这一次雨果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就更加疲倦了。

但有一件事情出乎了雨果的预料。

由于这一次杨。德。昌和张。艺。谋代表中。国来戛纳参展,所以戛纳的华人记者十分多,包括美国的中文媒体、欧洲的中文媒体也都来凑热闹了。所以雨果本来以为,在车轮采访过程中也会遇到中。国记者,这让雨果稍微有些激动。

穿越了两年多之后,他终于又要和自己灵魂的家乡发生接触了!

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昨天和今天的采访下来,一共只有两家中文媒体对雨果进行了采访,一家是国内的“看电影”杂志,另外一家则是美国的中文报纸“侨报”,而且提问过程也并不长,只是简单的一些交流而已。

雨果倒是秀了秀自己的中文,那一口字正腔圆的中文让记者吓了一跳,但除此之外,也就没有更多交流了,这让雨果觉得很是失望。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也是正常的,九十年代中期,是国内电影市场刚刚向好莱坞打开大门的时候,国内媒体对于好莱坞电影的报道十分有限,而互联网又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这时的好莱坞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这种情况要一直到1997年“泰坦尼克号”的横空出世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引爆了国内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无限向往。

但是在1994年这个时间点,国内观众对美国电影的了解有限,兴趣也十分有限。

所以在国内观众心目中,其实1994年最经典的作品始终都是“阿甘正传”,不仅因为这部电影是奥斯卡得主,同时还因为这部电影得到了国内媒体最大力的宣传;其次是后来在IMDB上获得平反的“肖申克的救赎”,倒是“低俗小说”被人们忽略了。

“低俗小说”的重要历史地位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得到了国内观众的普遍认可,那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低俗小说”不仅是1994年里能够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相提并论的作品,同时还是整个九十年代美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可惜的是,由于媒体舆论引导的根深蒂固,国内观众对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的认识远远高于“低俗小说”,在普通民众心中,后者根本无法与前两者相提并论,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所以,在戛纳电影节上,中文媒体对“低俗小说”不感兴趣,所有焦点都集中在“活。着”身上,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对于雨果来说,失望之余,他还感受到了一丝寂寞,一直到这一刻,他这才深刻而清晰地意识到:他此时已经是完完全全的雨果-兰开斯特了,和穿越之前的血脉已经彻底切断了联系。

雨果原本还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回去看一看,看看1994年时尚显年幼的自己,看看1994年时还年轻的父亲母亲;但现在,雨果却意识到,他这个金发碧眼的皮囊即使出现了,不仅不会唤醒灵魂深处的熟悉感,说不定还会把年幼的自己、父亲母亲吓到,从而扇动蝴蝶的翅膀,将所有时空都改变了,就好像“蝴蝶效应”一般。

这个认识,让雨果整个情绪都跌倒了谷底。

雨果的情况很快就被大家注意到了,主要还是因为太过明显了,平时的雨果即使不笑,就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他身上都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他就是那种让人愿意主动亲近的人;但是最近这两天,雨果即使是笑着的,他的眉宇之中都有一种淡淡的愁绪,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要抬手把那微蹙的眉头抚平。

约瑟夫和萨摩拉都很是担心,特别是约瑟夫,自从金酸莓奖之后,他就没有看到过雨果如此低落了,这让他心里很是不安。原本约瑟夫以为给雨果一点空间,好好沉淀一下,晚上睡一个好觉,情况就会很快好转,但这一次却不是如此。

约瑟夫前思后想,还是决定和雨果好好谈一谈,只有了解了情况,他才能去解决问题,“雨果,你是在担心‘低俗小说’的口碑问题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