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第489章 489 满分佳作(1 / 2)
十三家专业媒体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第一时间撰写了电影评论,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万众瞩目!要知道目前北美的电影专业杂志也就四十家左右。当然,除了这些专业电影媒体之外,其他综合媒体的报道就更多了,只是他们不会着急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撰写影评,而会在首映周末或者第二周周末之后再撰写影评,让观众们能够有更多的缓冲时间。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之后就迎来了十三家专业媒体的评论狂潮,可以看得出来专业影评人们在观影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抒发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电影上映之前看戏之人数不胜数的事实。
评论虽多,但内容如何呢?是褒是贬,是成功是失败,是正面是负面……
在第一批十三家媒体的评论之中,任职于“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出人意料地率先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的观点,不是“洛杉矶时报”或者“纽约时报”,不是“好莱坞报道”或者“综艺”,居然是“芝加哥太阳报”,这确实十分意外。
虽然说“芝加哥太阳报”不是电影业界四大媒体之一,但罗杰作为影评人却在业界拥有顶尖水准,即使是影评人同行彼此之间也对罗杰颇有口碑,换而言之就是权威!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他的电影评论在全球被超过两百家报纸发表,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影评节目,可以说,他的影响力是行业之内顶尖的存在,很少人能够匹敌。
罗杰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权威性,就是因为他的审美标准,他将自己评论电影的方式描述为“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让自己作为电影的观众来评论电影,因此总是考虑电影的总体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等等,换而言之,他不会一味追捧艺术电影而贬低商业电影,但也不会过于重视技术性而忽略娱乐性。
一般来说,他将高品质的电影赋予四颗星,最差的电影他也会半颗星,除非这部电影“毫无艺术性”或者“道德上令人厌恶”才会给予零颗星。
罗杰在二十一世纪曾经有过这样一番言论,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影评标准,“当你问我‘地狱男爵(Hellboy)’是否出色时,我的回答是,在一分到四分之间评分的话,如果‘超人(Superman)’是四分的话,那么‘地狱男爵’可以打三分,而‘惩罚者(The。Punisher)’为两分。”
另外,罗杰还坚持如果不看评论,只看他的评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的评分和评论会十分不相配。比如说“曼森家族(The。Manson。Family)”,他给了电影三颗星,因为电影达到了当初拍摄的目的,但他却不会推荐这部电影,因为这不是一部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作品。
罗杰的这种评论风格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影评行业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他的权威性也得到了诸多观众的认可。这一次,罗杰就在第一时间对“辛德勒的名单”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对于这部电影,罗杰给出了四颗星评价,如果按照百分制来评判,他则给出了一百分,而推荐指数也是满分四颗星,毫无疑问,罗杰将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送给了“辛德勒的名单”!
“如果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为自己信念而战斗的英雄人物,那要理解他这个人,一定会更容易一些。但事实上,他是个带有缺陷的人,酗酒、赌博、玩弄感情、贪婪、奢华,于是,这令他的人生成了一个谜。
二战开始时,他看准了其中的机会,来到了纳粹占领下的克拉科夫开设工厂,以极其低廉的工资雇佣犹太人为自己工作,他的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战争快结束时,他却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个人财富以拯救那些犹太人;他欺骗纳粹长达数月,设立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军工厂。
他为什么会转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从加害别人的人变成了人道主义者?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根本就没有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必须归功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因为,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太过简单,对于辛德勒的一生来说,那都会是一种侮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