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扬眉剑出鞘(三)(1 / 2)
赈灾的事情虽重要,可毕竟是可控之事,李敏铨可以随意进言,然则说到了对付河漕衙门以及山东两大巨头,李敏铨可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了,先是偷看了弘晴一眼,见弘晴面色淡然,并无特别的表示,心下里的谨慎之意便即浓了几分,并不敢直接说出应对之道,而是小心翼翼地反问了一句道。
“唔,子诚看做到何等之程度为宜?”
按三爷的本心,自是恨不得将河漕衙门连同整个山东官场全都一举荡平,左右这些大小官员都不是他的人,而是竞争对手八爷的门下,能灭多少,三爷便想着灭掉多少,最好还能将八爷一伙全都圈了进去,方才称了三爷的心,问题是想归想,做却是另一回事儿,三爷乃是谨慎之人,自不想落得个“羊儿没吃着,反倒落下一身骚”的蠢事,毕竟山东可不是他三爷的地盘,没个十全的把握在手,三爷还真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
就是因为事关重大,而弘晴那头又没个表示,李敏铨这才会玩起了太极推手,就是想让三爷先表个态,他也好顺着往下推演,却没想到三爷居然又将问题推了回来,登时便令李敏铨有些抓瞎了,迟疑着不敢明言,唯用求救的目光瞥了弘晴一眼。
嘿,老爹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么,自个儿都还没彻底安定呢,就盘算着要整蛊旁人了,也罢,要玩就玩个大的好了,就算不能一举拿下老八,也得让老八脱上一层皮!
弘晴从来就不是个善人,此番为了帮自家老爹摆平差使,前前后后已是花费了足足两万两的银子,若说心中没有火气,那自然是不可能之事,先前之所以没理会李敏铨探询的目光,只是因着弘晴还没下定最后之决心罢了,这会儿见李敏铨的求助目光再次扫了来,弘晴也就不再多犹豫了,再次悄悄地竖起了一根手指,将信号传给了李敏铨。
“子诚,有甚想法就直说好了,无须顾忌太多。”
三爷自也知晓此事干系确实太大了些,等了好一阵子,没听到李敏铨的回答,这便眉头一扬,抬起了头来,入眼便见李敏铨满脸的为难之色,以为李敏铨这是有着顾忌之心,这便出言宽慰了李敏铨一句道。
“王爷明鉴,属下以为此事非同小可,须得谨慎而为之,在‘麒麟商号’所属之粮船队未到之前,实不宜发动,理由有三,其一,赈灾一事乃重中之重,纵使有粮,也须得山东通省官员协助,方可确保无虞;其二,要想破此巨案,须得有实证在手,还得防止对方狗急跳墙,无论是铤而走险,还是毁灭罪证,都于我方不利,延缓行动,一者可以麻痹对方,二来我等也可借此机会收集证据并作出妥善之部署;其三,王爷手中虽有钦差关防,然,我朝律法有明定,钦差阿哥不得干预地方吏治,若有违,则是大罪一条,王爷若欲行大事,终归还须得有圣旨在手,故,属下以为王爷可将赈灾之事详细密奏于御前,只是须隐去十爷等人之嫌,想来陛下圣明,自当会有专断,王爷坐等可也。”
有了弘晴的暗示,李敏铨再次有了底气,这便神情一肃,将弘晴事先便定好的方略一一道了出来。
“嗯,子诚所言,谋国之道也,只是最末一条本王却是有些不明白,为何须得隐去老十之作为?”
三爷并未急着对李敏铨的建言加以置评,而是低着头,神情凝重地反复思索了一番之后,这才表明了嘉许的态度,只是对不牵涉到老八一伙之说深有疑问。
“王爷明鉴,圣上何许人也,只消王爷将粮仓亏空一事报将上去,圣心又岂会不明,然,帝心难测也,王爷又何苦为陛下做一决断,再者,此事关节甚多,纵使我方发动突然,也难保对方不行反扑之举,只消壁虎断尾一出,因果断矣,真到那时,王爷岂不骑虎难下哉?既如此,倒不若走一步看一步来得强。”
三爷话里的不甘之意味实在是太浓了些,直听得李敏铨心中暗笑不已,当然了,他却是不敢表现在脸上的,也就只能是耐心地解说了一番。
“唔,斯言甚是,也罢,那就这么定了,子诚可先去拟出个章程来,回头本王再琢磨琢磨。”
李敏铨已是将道理说得如此之白了,三爷自不会听不懂个中之蹊跷,只是听得懂归听得懂,心中的不甘之意却并未降低多少,口中虽是肯定了李敏铨的建议,可到了末了却依旧没彻底死了将老八一伙尽皆圈入此案的心。
再琢磨琢磨?汗,老爹啊老爹,就您老那等智商,能琢磨出个甚来着,得,您老还是消停些好了!
弘晴当然也想着能借此事将老八一伙彻底整垮,若不然,他那两万两银子岂不是白花了去了,只不过想可以,做却是得谨慎再谨慎,至少己方先得立于不败之地再论其余,在弘晴看来,能拿住汝福便可稳操胜券,至于能否做到顺藤摸瓜么,那还得看对方如何应对方能见分晓,换而言之,将老八一伙直接在奏本里捅破绝对不是件好事,那纯属将自个儿往绝路上逼,一旦稍有闪失,老八一伙接下来的反扑绝对是凶戾得惊人,生死想向间,谁能笑到最后可就难说了的,此际见三爷还要瞎琢磨,弘晴可就忍不住要翻白眼了。
“禀王爷,山东巡抚阿进泰、布政使公普奇联袂来访,请王爷明示。”
没等弘晴再次指示李敏铨进言劝说,就见赫达急匆匆地行进了书房,几个大步抢到了近前,高声禀报了一句道。
“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