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朕叫它铁路(2 / 2)
修水泥路,修铁路,不管合适不合适,至少证明了李元吉是在修路,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商业的发展。
而华夏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其官府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民间百姓上缴的税赋,这样的好处是稳如狗,每年都是这么多,很少会有大幅度的偏差,除非遇到天灾,皇帝赦免某地的税赋。
但坏处也很明显,钱就这么多,而各级官府开销又那么大,能够被用作其他地方的,自然不多。
李元吉做事一向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证明他的决定都还不错。
而听着李元吉的话,李勣想到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结果,惊讶的有些张不开嘴道:“陛下是想减税赋?”
农耕民族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其根本原因在于税赋的高低,税赋越低,百姓就越幸福,反之则越不幸福。
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帝王即便有心减税赋,但苦于国库收入不足也只能作罢。
不得不说,李元吉这个想法倒是挺新奇的,通过促进商业来弥补这一缺口,而商业补充的收入,则用作减免百姓的负担。
一旦这事真的干成了,以后只要老李家不做什么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情,就是有人想造反,老百姓也不愿意。
这一招狠,真狠!
“不!你只猜对了开始,却没猜对结尾!”李元吉毫不留情的击碎了李勣的猜测,按理说跟一兵部尚书谈经济的问题,这本就是很不着调的问题,但李元吉还是谈的津津乐道,不禁摆出一副王者姿态,眼睛望向远处,装X道:“商业税收有一贯钱,朕便会下令将今年的全国总税赋减少一贯,有十贯则减少十贯,减少并非目的,朕的目的是取消被分摊在百姓身上的税赋。”
“取……取消?”李勣大吃一惊,瞬间惊的合不拢嘴,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就够那啥的了,没想到李元吉的想法更先进,直接取消老百姓的税赋。
“对,就是取消。百姓种地一年才有几个钱?以后一半的人去种地,一半的人去工作赚钱,两者相结合,效果自然不会差。”
“这……”李靖简直不敢想象,当那一刻真的来临之后,又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只能说,李元吉的这个想法很奇特,对于百姓而言,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只不过不是要他们命的炸弹,而是给他们送去幸福的炸弹。
而自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于武德二年颁布新政,建立了全新的税赋制度,租庸调制。
即按丁纳租,每丁每年缴纳粮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此为租。
庸则是力役,每年替官府劳作二十日。
调则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
有隋朝开始实施的,也有唐朝新创的,除此之外,大唐地方的杂税课税并不多,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之类的,百姓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李元吉竟然想着要取消税赋,虽然这两项不代表庸,但按照李元吉之前的做法,也很有可能会一并取消。
太过惊奇,太难以置信了。
李勣甚至不敢想象,当朝廷颁布这一政令之后,大唐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百姓会不会因此而懈怠耕种自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税赋的压力,他们一定会生活的更幸福。
而对于皇室,对于皇帝而言,好处可就太大了。
通过商业取代了百姓的税赋,朝廷的收入并未减少,反而运作的好还可以节节攀升。
收获最大的,当然不是这些钱财等物,而是声望。
不要小看了古代皇帝的威望,李世民因为逼迫着李渊将皇位禅让于他,直到现在百姓心中也都嫉恨着他,而当得知齐王推翻了李世民的时候,百姓们甚至鼓舞欢庆,虽然后来李元吉也当上了皇帝,但那是李渊心甘情愿的,而且李渊也经常自由的出现,这也更加证明了李元吉并没有逼迫他,好感自然回到李元吉这一边。
在这个只要皇帝保证不加税赋,就能令天下人感激涕零的年代。
在这个哪怕皇帝一生都胡作非为,令民间民不聊生,但只要皇帝一封罪己诏,就可以划去百姓心中所有怨恨的年代。
甚至可以想象,只要李元吉颁布这道诏书,他必将成为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绝不容忍他人玷污的神。
刷声望,这只是一个顺带着的事情,李元吉真正的目的,则是因为不屑于剥削那些贫苦的百姓,就算要剥削,也得找那些有钱人去剥削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