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两仪殿秘折(1 / 2)
安西大都护乔师望自西州府向南出击敦煌,其实说起来却是以劳待逸的昏招。因为西州府与敦煌城之间便是蔓延的北方大沙海。敦煌城北方为塞山与沙海,西方只有一条狭小的商道,南边便是死绝之地罗布泊。最有效率的攻击方向,反而是东部方向。
而乔师望不可能不知道敦煌之东的瓜州境内,还驻扎着嘉峪关白虎将军陈庆之手下的一支常备军。但他执意带着安西四镇的精锐轻骑,操疲倦之师奔袭沙海,却也不愿让沙州白虎军出动,这背后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乔师望为将近几十年,在安西大都护的位子上坐了也有十多年了,对于长安的政治形势一直了然于胸。如今新帝登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从洛阳圣女降临一来,已隐隐有了扬佛压道的形势。佛宗势力渐渐增长,道门特别是昆仑宗却是一落千丈。
嘉峪关的陈庆之却正是道门昆仑宗势力下的一支边关军。特别是陈庆之本人曾经就是昆仑宗的女婿。乔师望早就敏锐的感觉到了陈庆之控嘉峪关窥视西域的野心。
而敦煌城张天赐的异动已有不少时间了,这次祭月大会召集西域诸国,基本相当于公然反叛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军令绕过了最靠近敦煌的陈庆之,直接到达了自己的帐前,这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还有一点也是乔师望必须正视的,敦煌城一直在安西都护府的治下,这本就是事实。所以他只能长途奔袭。这一点似乎就连那北落冥神都预见到了。当日冥神的沙虫围困的正是西州一线,对那瓜州之东的守军却是毫无动作。
乔师望骑在战马上,远眺前方的沙海,不禁叹了一口气,身后跟着的一僧一尼出现驱逐沙虫时也曾说过,他们此来却是去昆仑处理昆仑宗门之事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道门的衰落,什么时候执道门之牛耳的昆仑宗需要和尚尼姑来处理宗门之事了。
大军行走在一条笔直的直线上,背后的那个僧人一路指点着方向,在这天地一色的沙海中,若不是这个和尚随时指点着准确的路线,恐怕就是他们这些准备充足的精锐之师恐怕也要捉瞎。
四千轻骑,后勤补给却有八千之众。这八千后勤部队全部由西州府之北的高昌国提供,高昌国也是这一次唯一没有参加张天赐祭月大会的西域国家。当然原因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早在承玄十四年的时候,高昌就被大唐有名的儒生大将侯君集率军平定。
乔师望忍不住转身望着身后的八千高昌人组成的后勤军,心头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将西域诸国全部平定了吧,那样他这个安西大都护就变成了真正的西域之王。
但他也只是想一想,心知这是不可能的。大唐对于西域的政策一直是开明怀柔,除了当年侯君集灭高昌,还从未有过直接动手的习惯。
乔师望闭上眼睛,将这一切杂念驱逐脑海,他的双眸再次盯紧了沙海之外,这一场平定敦煌,是新帝登基以来,大唐首次出军动武,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容有失。他甚至能想到,长安殿堂上的那位天子,正望着西域的方向……
长安两仪殿乃是存放大臣奏折的地方,也是永徽帝除了萧淑馆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此时的两仪殿中,永徽帝李治正专心致志的看着瓜州送来的军报。
大唐立国时,高祖曾下过修士禁制参政的禁令,但这条禁令在承玄太宗皇帝玄武门兵变时就自动废除了。如今就连军报传递也是由修士来完成。
李治看得这份奏折写得极为详细,陈庆之不但在奏折上画出了乔师望的行军路线,甚至还列出了自瓜州出兵十条建议。李治看了一会儿,生出胡茬的俊秀面容上露出动容之色:“这个陈庆之看来很有些本事,朕一直想用年轻一点的将军,乔师望虽然坐镇西域几十年,毕竟太老了。”
他这话却是对正静静坐在身前,整理奏折的武媚娘。
武媚娘微微一笑,端起了一碗奶汤递给了皇帝,却低声道:“瓜州距云州大峡谷太近了,峡谷之南便是逻些帝国的格尔木野狼军团,陈将军还是守住瓜州的好。西域之地,一个乔师望足够了。”
李治接过奶汤,却忍不住捏住了武媚娘的小手。他轻轻揉搓着这愈发光滑的小手,口中却笑道:“还是你说得对,朕这些日子流连淑妃那里,自你进来后,还未曾单独谈过心呢。”
武媚娘不动声色的抽回手,却递过了一封贴着封条的奏折:“陛下还是先看完这本吧,好像是自逻些那边递过来的。”
李治有些魂不守舍的看着武媚娘,自从他成为皇帝后,性情已不是往日那个天真少年,变了太多了。但面前的武媚娘似也不再是那时的武媚娘了。
他带着一种新鲜的感觉打量着武媚娘,愈发心动起来,若不是面前这个封了六条金印的奏折太过重要,恐怕此时他就忍不住要就地正法了。
六条封印的金色奏折根本无法用手撕开,这七道封印都是以灵力封成。打开时稍错了一步,变会化作灰烬。李治沉下心来,自腰上解下了一方小玉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