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朱允炆的插足(1 / 2)
整个一月,除了朱元璋下葬和朱允炆登基,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青天书院的开学,几乎已经到了南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就连外地都有好些达官贵人慕名而来,看看要什么样的书院,才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他们有点失望,因为书院的规模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大,整个书院才五十来个学生,怎么就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不说南京城的其余书院,就连一些大城的书院,都要比青天书院宏伟壮观的多。
但是他们的疑惑在接下来的几天解开了,因为他们看到平日里根本就看不到的人物,竟然齐刷刷的来到了书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孙求一个进书院学习的机会。
因为第一年书院开学的时候,是稀稀拉拉才凑够了四十来个人,所以对于这样的场景都没有准备,来的人各个都是大人物,有礼部的官员,虽然官儿不大,但是也在他们院长的六品官之上,这让好些个学生不知所措。
结果只好去通知几个老头子,李元山二话不说,来到那些官员的面前,将他们的儿子带去他的书屋里。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便带着十几个娃娃出来了。
结果李元山给出的结论是,这些人没有一个符合书院的招生标准,全都不予录取。
这一下子可引爆了火药桶,那些官哪里受过这种气,你一个过了气的老进士,也敢不收我们的儿子?作势就要动手。
不曾料到这个时候朱楹走了过来,看到那些个往日在自己面前摇尾乞怜的官员,竟敢对李元山大呼小叫,只是往前面一站,冷冷的说了一句滚,那些官员立刻就跑的无影无踪。
以前朱楹混世小魔王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他们以前进宫可没有少受刁难,没想到在书院里面遇到了,看样子是十分维护那李元山的,要是再不走,可能就悲剧了。
这个只是个小插曲,三个王爷时不时的就在书院的广场上走一圈,遇到哪些蛮横不讲理的,想要强行把自己孩子送到书院的,他们只要往前一站,事情就会圆满的解决。
而且他们现在正有一肚子气没地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娘亲跟着老爹去殉葬而无能为力,只好将这股子怨气发在那些倒霉官身上,凡是跟跟他们顶嘴的,都没有好下场。
最惨的是一个四品官,他没有想到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朱松,在他顶了一句嘴之后,直接把他送进了大牢,乌纱帽是保不住了,他现在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脑袋。
有了那些前车之鉴,再也没有人敢在书院放肆了,全都规规矩矩的接受李元山的考核,过关的,就进入青天书院当学生,不过关的就规规矩矩回家。
于是一整天下来,李元山是足足考核了好几百个学生,却只有寥寥二十个通过考核,成为书院的学生。
没有人知道李元山的标准,有的穷的一塌糊涂,根本就不可能交得起一千两银子学费的人通过了考核,也有家财万贯的富二代通过了考核,更有一个乞丐通过了考核。
但是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交得起钱的,放着钱不赚是傻子,这是那些没有被录取的人对李元山的评价。
李元山不在乎那些评价,胡烨将考核的任务交给他,他就要用自己的标准录取,那些品行过不去的人,招来书院只会是祸害,进了门连最基本的礼仪都没有的二世祖招来干嘛?
而那些个通过考核的学生,已经被书院的学生带去做入学的手续了,只能书院开学,就开始上课了。
书院今年的指标是五十个人,所以在第一天的招生之后,还会有陆陆续续的人来报名,直到书院招满五十个人。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是连胡烨都没法拒绝的人,比如说朱允炆将云子宸的弟弟云子泰送了过来,说是让胡烨好好调教调教,最好能像王林那般成功。
又比如说,因为阮安要在皇陵守墓一年,所以朱允炆给书院派来了一个老师,听说是朱允炆的启蒙老师,也是一个老学究,不过看样子很古板,见了李元山的第一眼,就跟李元山相互不对眼,将文人相轻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
胡烨知道这是朱允炆开始插手书院的事务了,他也看出书院的价值了,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书院的学生入朝为官,或者是给大明朝做出贡献。
但是王林制造的滑翔机,已经成为了牛头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朱允炆也不是傻子,知道那滑翔机很有可能成为热气球一样的杀手锏,有了这些个东西,就算是有人造反,他也多了几分胜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