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五国船厂(四)(1 / 2)
杨猛的态度分外的坚决,杨猛所说的后果不可想象,面对强硬的杨部堂,巴夏礼和宝灵经过长时间的商议之后,选择了正常的应对手段,退避!
“杨部堂,可否给我们一些考虑的时间呢?”
“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在大清、在广州,船厂的事情,老子说了算,至于你们对老子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或许明天或许后天,老子就会带着,美法德的公使、商人巡视如今的大湾船厂,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当场就会签订合同。
届时,如果没有英吉利的商人参与,老子刚刚说的话,就会被写入合同的条款之中,这次的合同不仅是商业合同,作为见证,美法德三国的公使也要在合同上署名,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普通的商业合作。
两位的态度太过嚣张了,老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你们这号人,以后没有老子的正式照会,你们最好不要出现在老子的面前。
还有,最近海上英吉利商船挑衅的事件增多,你们二位如果不遏制一下,我也不会遏制广州的军民,大清国是有海禁的,没有官府的公文不得出海,如果海上的威胁不断,老子会直接取消这条法令的,对于出海之人,大清朝廷将不示为本国百姓!”
耍无赖的招数,杨猛肚子里多的是,港岛前些年深受海盗的影响,这里面有杨福良的所作所为,也有正经海盗的功劳,一旦开放了海禁。无数的百姓就要出海。那样一来做海盗的也就多了。有了充足的劳力,整合出大规模的海盗军团,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这些都是杨猛基于巴夏礼与宝灵的立场做出的分析,这也是应对英吉利挑衅的正常外交手段,这些话,足以扰乱两人的心智了。
“杨部堂,您最好还是不要威胁我们大英帝国为妙!”
面对杨猛的威胁,巴夏礼这个中国通也觉得脚底板有些冒凉气。这位杨部堂太清楚英吉利在广州的软肋了。
两广的大清民众,许多人都是饥寒交迫的,一旦开了海禁,只怕伶仃洋里,到处都是出海求生的渔船,催生出一大批海盗,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不是威胁,作为南洋大臣,我有开海禁的权力,只要我简简单单的布一条命令。广州所在的广东,厦门、福州所在的福建。宁波、上海所在的浙江三省的海禁,完全可以随时随地的开放。
你们也知道,如今的大清是有内乱的,开了海禁之后,无论是渔船还是商船,大清朝廷的税收,就多了许多,我既有开海禁的权力,朝廷也有开海禁的好处,三省之后或许就是五省、七省,这些并不是威胁,而是朝廷应对财税不足的手段而已。
至于说威胁,刚刚巴夏礼公使威胁在先吧?有些事情大清朝廷不去做,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觉得没有必要,你们二位,不要把朝廷不愿做的事情,弄成必须做的事情,那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
开放海禁,势必会滋生大批的海盗,大清朝廷在海上没有什么威慑力,对于这些海盗,我们能做的只是取消他们的本国国籍,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大清对于海运,并不倚仗,即使海上的盗贼成群,只要他们不危及6路的安全,朝廷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猛很客观的从政策与利益的角度给两人分析了开放海禁的利与弊,对大清朝廷来说,全面开放海禁,还是很有好处的,但对英吉利来说,这绝对没什么好处的。
海禁全开,在根本上不同全面通商,貌似这位杨部堂口中的海禁全开,是清国应对英吉利海军的手段之一。
对于杨猛,两人也是有些了解的,这位大清的富豪,拥有的财富,恐怕是堪比一国的,现在想来他购置的大批军械与舰船,就是为这个手段做准备的。
国家支持海盗,这对英吉利来说不是什么稀奇事,如果东方的海上,突然多了几十艘全副武装的海盗战舰,结果怎么样,可想而知啊!
之前这位杨将军购置的各**舰,起码在六七十艘以上,购置的火枪、火炮,完全可以武装这六七十艘军舰。
这些军舰,在广州经过简单的修理之后,大多失去了踪影,对于清国的情报,港岛那边还是很在意的,之前杨将军收购的各**舰,留在广州做商业用途的只有二十几艘实在老旧的,其余的大都突兀的消失了,看来清国,对英吉利也不是一点防备也没有的。
这样的政策威胁,对英吉利来说很有用,面对这位精通外交的杨部堂,真是不如面对那个极为不擅长外交的叶名琛了。
清国是个极端没落的皇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舍弃的,大英帝国展至今,也算是灭国无数的,没落大帝国最后的疯狂,巴夏礼与宝灵,都可以预见,大湾船厂的事情麻烦了。
“该说的老子都说了,两位请便!”
微微的拱了拱手算是送客了,在杨猛的口述下,徐子渭写了一些个宴会上的祝酒词,将这个东西交给蒂凡尼之后,杨猛这个地主,就撤出了会场,该做的事情做完了,杨猛可没心思面对那些个趾高气扬的洋鬼子。
这次宴会之后,广州要建世界第一大造船厂的消息,也被传的沸沸扬扬,百分之三十的年收益,让许多小商人羡慕不已,让许多大商人跃跃欲试,百分之三十的稳定收益,期限是十年,这样的项目绝对是值得投资的。
对有些国家的商人来说,这就是个绝大的遗憾了,据悉建造船厂只允许美法德三国的商人投资。十年百分之三十的收益率。足以引一场战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