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自我穿越的依据(1 / 2)

加入书签

又是三年的时间,当世界部分地区在战火的侵蚀下,没有陷入战火的地区在和平中浑浑噩噩的迎接惨淡的未来。当然即使是和平这个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科技发展,在卢安看来也是非常停滞。

作为信息科技的发起国——贝帆,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用芯片技术引领的导弹科技教了帝然菲斯的铁甲洪流做人,然而在战后该项技术的竟然开始落后了帝然菲斯。

这几年卢安对比了一下帝然菲斯和贝帆国生产的芯片,现在帝然菲斯的芯片产品在生产价格上以及质量上已经对贝帆占据了优势。

这个世界研究芯片技术比地球简单了,任何能术师都能让芯片技术长成参天大树,但是一百颗参天大树依旧无法超过参天大树的高度极限,但是一百颗参天大树的木材修建一座大厦便可以轻而易举的高过参天大树。

这种比喻十分恰当的形容了两国内的能术界的情况,帝然菲斯在战后,能术师们的经济情况窘迫,最终开始形成了多个流派一起合作的学院制度,这对能术界有何等影响,卢安没有发言权,但是对被能术师们控制的电子科技来说,技术人员更加集中,资金也更加集中。(一个天才科学家突然搞出来了其他大型实验室没搞出来的科技,这种事情只会在文艺作品出现,在现实情况中只会发生黑板笔记本上宣称用公式推翻相对论颠覆物理学界的民科。)

而且现在由于卢安搞到周期性市场经济,这些合并后的大能术流派也无法安心搞联合垄断市场的把戏,在这种成本和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前脚进行的市场划分,后脚就会因为变化的市场而破裂,

市场不断变化,所有的电子产业集团都是开始凭本事抢夺,盯着对家,防这上家,压着下家,盯着对家。在变化是市场中,大家是无法作到一起调节政策的。谁能在变化的市场中多占市场份额,这是不能指望其他企业手下留情的。

技术的研发其实只看两点,第一点是人,第二点是物质投入。人的因素当然是让参与的技术人员数量足够的多,且对该项技术足够的热情来投入,相互默契的合作,而第二点物质投入当然是要保障资金。

现在的帝然菲斯论人的数量,大量的能术流派为了钱开始合作,组成大集团,而且还在相互挖人。自然不是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可以比拟的。至于资金整个帝然菲斯市场不再被小作坊瓜分,利润增加集中,自然可以支撑大量的实验。帝然菲斯的技术突进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贝帆这边,注意力都在想着如何永远控制市场。经济制度上,资本家们安然的组成垄断联合安心的瓜分市场——倡导自由经济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容忍卢安这种折腾的。而能术流派也分散瓜分市场,人们可以在几百种电子产品中挑选。从目前来看,这种稳固的利益现状是不可能打破的。

然而就让卢安感觉到奇怪,在上次世界大战中,贝帆到底是怎么对帝然菲斯取得跨代科技优势的?

十年前卢安以为要花费五六十年才能赶上贝帆的科技优势。然而现在仅仅是十年就赶上了。贝帆近乎是在原地踏步。这个世界也并非全球化的世界,各个区域在贸易保护主义下也在光明正大的逃避技术竞争,卢安这才发现贝帆原本的问题比自己预计的要严重得多。那么在十几年前科技猛然提升吊打帝然菲斯是怎么回事?

明明是上课睡觉,放学玩游戏,晚上打手游到凌晨的学渣,凭什么就能在考试上考出学霸的成绩?真的是要在天赋上来解释,这也解释不通!卢安实测了一下帝然菲斯和贝帆的少年的数学成绩,记忆力以及各种逻辑思考能力,证明了两国人在相同的教育水平下根本没多大差别,毕竟都是人类模板,那点海族和地下种族的血脉影响微乎其微。

至于天才,卢安也确定了,本位面正常的天才根本无法推动技术的突然拉开这么大的代差。在科技领域天才制造的成就,往往是成千上万的相关工作者,给天才堆积出来的高台。

如果算天才的话,卢安现在就是一个机械天才,但是中现实卢安的背后是七百多个预演中的自己联合努力的结果,而且卢安还学习了帝然菲斯众多工厂技工的经验。在这几年里卢安以自身调节为模板搞出的只适用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发展速度,不亚于这个世界上的芯片发展速度,都几乎是爆炸性的。

但是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有卢安这种模式,那么贝帆的科技进步是怎么回事?

卢安的性格是非常的保守,在没搞清楚贝帆的技术进步来源的时候,卢安对帝然菲斯目前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自信。在卢安的认知里,贝帆的科技进步能爆发一次,也就能爆发第二次。说不准他们就掌握了某个外星科技基地。在关键的时候给自己来一下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