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象棋故事(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百六十三章象棋故事

象棋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与围棋相比,象棋的爱好者人数更多,而且几乎各个阶层都有。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的劳动人民,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都有喜欢下象棋的。可以说,象棋在我国,自南宋以后,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随着象棋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在历代都出现了一些关于象棋的趣话轶事,在象棋爱好者中间广泛地流传。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做上了北宋开国皇帝,他当皇帝后,为了防止“陈桥兵变”事件重演,除杯酒释兵权外,采取抑武重文的策略,提倡兴办学堂,完善科举考试。

宋太祖认为读书要学以致用,他曾对皇子的老师说:“帝王之子读书,只要懂得治国平乱的大道理就行,没必要吟诗作文,这些都没有用。”

所以宋朝的科举考试和注重吟诗作赋的唐朝不同,而注重策论。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宋太祖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那时,每科进士不过10人左右,宋太祖规定按照交卷先后定名次,并在汴京(现开封)皇家花园琼林苑赐宴庆贺,史称“琼林宴”。

《宋史·乐志四》载::“政和二年,赐贡士闻喜于辟雍,仍用雅乐,罢琼林苑宴。”宋代诗人辛弃疾《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见君何日?琼林宴罢醉归时。”

宋朝状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描写琼林宴盛况:“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元本高明的《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每年状元及第,赴琼林宴,游街三日。”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主人公冯素珍,女扮男装得中头名状元之后,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段:“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赵匡胤在讲武殿亲自主持殿试,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举子们都在考场集中精力作策论,就在大家苦思幂想之际,王嗣宗和陈识完成了答卷,一同起身交卷,而且答卷都非常优异,但是状元只能有一个,一道难题摆在了宋太祖面前。

如果要换成别的主考官可就束手无策了,可是却难不倒曾导演过“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

宋太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高声说道:“你们两人打架,谁赢谁就是状元,我打架在行,就亲自当裁判。”于是王、陈二位儒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膊上阵,就像蒙古族的摔跤一样,扭打在一起。二人你来我往,拳打脚踢,战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可也巧,陈识由于平时用脑过度,未老先衰,败顶成了秃子,帽子在头上晃来晃去戴不稳。陈识爱面子,不想让自己的秃顶示于众人,便不时的用手去扶帽子,这样就分散了比武的精力。王嗣宗抓住机遇,趁陈用手正帽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起一脚,将陈识踢翻在地。宋太祖见状,连声叫好,宣布王嗣宗为新科状元,即史上著名的“手搏状元”。

殿试后,朝廷举行隆重的典礼仪式,宋太祖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在琼林宴上,宋太祖和相关的朝中大臣与新科进士们觥筹交错,饮酒赏景,其乐融融。

据说,缓刑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英国法官希尔所创。又说起源于美国,1878年,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通过了第一部正式的缓刑法规。其实,早在我国的北宋时期,开国名将曹彬就发明过“缓刑”。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宋史》评价曹彬:“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

后周末期,赵匡胤管领禁兵,权势日盛,一些官员都巴结他,唯独曹彬没有公事从不登门。赵匡胤做皇帝后,曾问他:“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身负重任,小心谨慎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交结呢?”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性格温和,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他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问及官吏的善恶,他回答说:“军政之外,不是我应该闻见的。”皇帝再三问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端谨可用。做了将相之后,也从不摆官架子,处处谦虚礼让。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