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象棋爱情故事(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百七十七章象棋爱情故事

1985年的一天,已在上海市少儿体校学棋一年的董旭彬,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忽然一个模样俏丽、气质冷艳的女孩子闯进了他的视野,让他这个15岁的大男孩有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感觉……

1970年,董旭彬生于上海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他8岁那年因肝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他们,一家三口,过着贫困的日子。那时候上海的棋风很盛,弄堂高手也很多,或许是象棋艺术的魅力使然,或许是他天资聪颖,反正是无师自通学会了象棋。在董旭彬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六一儿童节活动,其中一项是由少年宫象棋队的小孩设擂闯关,谁也没有想到,董旭彬竟然一战功成,赢了不少科班队员,这引起了少年宫教练的注意。?

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1980年,他以全市儿童组冠军的身份又一跃进入上海体育宫少年象棋班,朱剑秋老师带了董旭彬整整三年,在这段日子,董旭彬半天上文化课,半天下棋,并多次取得全市少年赛前三名的好成绩。1984年,董旭彬进入上海市少体校,拜任观松为师,按照有关规定,战绩出众并具培养价值者,即可输送到上海象棋队,可以说少体校是进入专业队的阶梯。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一个表情冰冷、名字像武侠电影片中的女孩儿欧阳琦琳,并被她深深吸引了。?

“她那点吸引我呢?欧阳琦琳四个字的名字,还有她独特的气质。她平时不大与人说话,给人的感觉很冷,我觉得她只和我说话,让我感到开心!”谈起往事,董大师深情地回忆说。?

那时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虽然彼此都有好感,但还不会往别的地方去想。1985年年底,经过不知道多少汗水和泪水洗礼的董旭彬,以上海市少年赛冠军和全国少年赛第四名的战绩,破格进入上海市专业队,在离开少体校之前,董旭彬曾经和欧阳琦琳下过一次八局训练赛。当时他15岁,她13岁。小姑娘每盘棋下得都那么认真,不弄明白输在哪里绝不罢休。她对棋艺执著的态度,给董旭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7年底欧阳琦琳来市队参加团体赛,经过顽强拼搏,击败了许多高手,并获得了选拔赛参赛资格。1988年在孝感他们一起参加了团体赛,当时董旭彬代表上海二队。他们是一起坐船去的孝感,在船上,他们谈起了人生和理想,但更多的是象棋。因为有共同的追求,所以二人很投缘,平时他们一起训练、打羽毛球、听音乐、逛街、打扑克,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到1989年二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89年欧阳琦琳进入上海市队,同年获得全国第三名,1992年、1993年两次获得全国亚军,1996年获全国第四名,1993年获第四届“后肖杯”赛女子冠军,上海女队夺得1989年、1993年两届全国团体冠军主力队员之一,1993年获亚洲城市名手赛女子冠军,1998年晋升女子象棋特级大师。虽然董旭彬那时连大师都不是,可欧阳琦琳并没有因此有高他一头的感觉,在他输棋时,一如既往地安慰和鼓励他。?

在董旭彬还没有晋升大师的某个星期六,欧阳琦琳和往常一样到他家,但那天他没在,原来是周五晚他在朋友家打牌下棋玩了个通宵。中午时欧阳琦琳打了呼机给董旭彬,可他和朋友玩得正来劲,就没回电话。接着又连续接到她好几个呼机,朋友们都劝他还是赶快回去吧,别把特大女友混没了,当时他想“我可不能让你们小瞧我,所以就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一直玩到下午才回家。”大概是下午四五点到家的,她已经走了,留了张纸条给董旭彬,上面写着:你在哪儿,速回电话。

?“看了这张纸条我明白自己今天做错事了,她是那么关心在乎我,放弃休息来陪我,可自己却这样,真对不起她!后来我就打电话给她,把当时不回来的想法说了,欧阳琦琳确实也生了气,但看我态度诚恳也就原谅了,并说玩不反对,电话还是要回的,否则会让人担心的啊!”这件事过去后,董旭彬问她什么时候结婚,因为都老大不小了。看见他那副着急的样子,欧阳琦琳感到很好笑,便开玩笑说:“等你拿到大师称号后吧!”没有想到在她说这话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98年全国青年精英赛上,董旭彬以7胜2和1负的战绩斩获冠军,同时胜率也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荣获大师头衔。欧阳琦琳也高兴地兑现了诺言:经过比抗战还长的10年相爱,1999年10月他们终成眷属。在新婚后的一天,欧阳琦琳对丈夫说:“其实你即使拿不到大师称号,我也会嫁给你的,不嫁你我还会嫁谁?”?

黄浦江畔百花妍,举案齐眉,琴瑟庆百年。同心共展鸿图志,弈林双蝶舞翩跹。?——闰登文·调寄《蝶恋花》?

欧阳琦琳在小学五年级才开始接触象棋,那时候舅舅总来找爷爷下棋,他们对弈时的那份悠然和庄重很吸引她,便央求他们教自己。学过一段时间后,她进步很快,这些大人便不是欧阳琦琳的对手了。小学毕业后,年方13的小欧阳便开始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在班里功课很好的她考进了市重点中学,同时也接到了少体校的通知书。面对两份通知,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读书不是她的兴趣,觉得下棋更有意思。于是就和父母讲她想下棋,明达的父母尊重了爱女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