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初进山庄 天香送荷包(2 / 2)

加入书签

红儿腼腆的说道:“不,不。还是天香姑娘长得漂亮呀!”

听了红儿的话,天香咯咯的笑着,又说道:

“姐姐,你不要谦虚么。

站在姐姐的面前,真得把天香比丑了。”

说完,把自己脖子上挂着的、一个用金线缝成的粉红『色』香荷包,拿了下来,顺手挂在了红儿的脖子上。

红儿刚要推辞,只看天香双手拉着红儿的手,撒娇的对红儿说道:

“姐姐呀,你还推辞什么呀?妹妹给姐姐送一点东西还不应该吗?

何况这个香囊对姐姐是有用处的呀,你戴上它,它会发出一种香味,闻到它,以后任什么毒蚊飞蚁再也不敢来咬姐姐了

。若不戴它,姐姐的漂亮脸蛋上若让蚊蚁咬了,会多难看呀?”

看红儿还要推辞,天香又央求道:“姐姐,你就收下吧。

这样的荷包,天香自己就会做,里面的香料是我娘配制的,我自己以后会再做的。”

看天香姑娘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红儿不能不收了。

于是,红儿红着脸看了一下自己的娘,对天香说道:

“天香妹妹,那么姐姐就谢谢你了!”把香荷包就戴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要说起这香荷包呀,天香知道:

那可不是像她刚才对红儿姐姐说得那么简单,不说别的『药』材,但就是那香囊里的龙涎香,就是世间难找的一种稀罕物。

其实,说起来,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就是我们中国。

早在汉代时,渔民在海里,就捞到过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

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

刚捞上时,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古代人们认为世界上最香的麝香还要香。

于是,当时的一些官员,收购后,就当成宝物,贡献给了皇上。

在宫庭里就被制作成香料,或作为『药』物。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宝物,请教宫中的“化学家”——那些炼丹术士们,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

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

其实,真正发现龙涎香秘密的,是在近代:

那是沙特阿拉伯的科特拉岛上的渔民。

这个岛屿上的渔民主要以捕抹香鲸为生。

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的排泄物。

抹香鲸是体型较大的一种鲸,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也有17米长,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它的头部之大,任何生物都没法比!

说有一次,一位老渔民在剖开一条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了一块龙涎香。

当时,渔民们认为这是它从海面吞食的,并没有当着一回事。

但这消息不胫而走,却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进行深入的研究,终于解开了龙涎香之谜。

原来,海洋中有很多的生物,它们身上生有很结实的角质构造:

如大乌贼和章鱼口中就有坚韧的角质颚和舌齿,这些东西非常结实,吃到肚子里,很不容易消化。

当抹香鲸吞食了它们后,颚和舌齿等物在胃肠内积聚,就刺激了肠道。

肠道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蜡状物,将食物的残核包起来,慢慢地就形成了龙涎香。

科学家曾在一头18米长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发现了肠『液』与异物的凝结块,认为这是龙涎香的开端。

科学家们认为,有的抹香鲸会将凝结物呕吐出来,有的会从肠道排出体外,仅有少部分抹香鲸将龙涎香留在体内。

刚排入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

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它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才能成为龙涎香中的上品。

从被打死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取出的龙涎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必须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几十年(龙涎香比水轻,不会下沉)才会获得高昂的身份。

有的龙涎香块在海水中浸泡长达百年以上。

身价最高的是白『色』的龙涎香;

价值最低的是褐『色』的,它在海水中只浸泡了十来年。

当然,在天香和杏儿哥的那个年代,他们哪知道这些奥秘呢?

就是清风道长与天香的娘也不会知道的。

那年端午节,当天香娘给小天香佩戴上这个香荷包时,只是对天香说道:

这个小荷包能避蚊虫叮咬,还可以防治时令瘟疾。

另外,还可以使小姑娘满身香气,皮肤娇嫩,更加漂亮。

让她玩耍时小心,不要把荷包弄丢了。

这里的香气,是从一种叫做龙涎香的香料发出来的。

龙涎香非常珍贵,那是龙的口水凝结成的。

娘得到的这块龙涎香洁白如蜡,又是龙涎香中的上品。

那是我们的祖师蓝采和师爷,在八仙过海时,在东海上打败了花龙太子,正往回走时,因为他识得『药』『性』,在海面上拾到的。

后来,就给了娘一小块,所以,这个香荷包是十分珍贵的。

而今天,为了使红儿姐姐能够顺利接受自己的礼物,天香故意把荷包说的轻描淡写了些。

其实,姑娘的心地是非常善良的,就是在心里,天香也是非常乐意,把荷包送给红儿的。

因为从杏儿哥的嘴里,她早已知道红儿在恶龙那里受的苦。

姑娘的心中,早就希望自己能为红儿作点什么,现在机会来了,也算自己实现了一个愿望。

看到三个孩子在自己面前这么融洽,自己的病又开始好起来了,三嫂很高兴。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