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知兴替五车腹笥(2 / 2)

加入书签

崇祯也不啰嗦:“今日召卿前来,是为了明日陪朕南下苏州,此行所谓之事,你看过这奏折自知。”说着示意打下手的小太监把陈洪谧的奏折递给吴伟业。

吴伟业心道果然,接过奏折,正要翻看,突然觉得皇帝的话有哪里不对,稍一思量,就是一懵,惊问:“陛下要南巡?”

崇祯早已料到他这个反应:“你看过奏折就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这异人所学,学究天人,与大明与百姓都大有裨益。朕要三顾茅庐,亲自请他出山。”

吴伟业见内阁诸学士,六部各尚书都没有反对,想必之前已经被崇祯说服了,那自己人微言轻,又不了解情况,这时候也没必要说什么,索性先看看奏折中说什么。

吴伟业看过奏折之后,心中也是惊颤不已,也算是明白皇帝今晨要那些资料的用意并不只是要通传全国天灾的成因,更因为要弄清楚将来的天灾是否真的会持续如此之久。他跟张溥学的就是通今博古之学,所以异人所举的例子都是他熟极而流的,只是如今换一个角度去看,就愈发觉得天灾的可怕。而异人的预测,更是让人心惊。吴伟业心知汉与唐都是强盛的大一统王朝,跟周边异族的战斗都是号称战无不胜的。这样的天朝上国,尚且因为天灾被异族屡屡欺负上门,大明本就与建虏屡战屡败,再有如此持续性的天灾,真是雪上加霜。

心中回忆了一下汉末与唐末时候的年表,吴伟业心中又浮现很多疑惑:史书中对灾情的记载很难判断出明显的时间线。这异人到底是从哪些地方判断出所谓“灾情持续一甲子”的?

整理了下思路,吴伟业对崇祯回道:“陛下,奏折中所说的灾情频发期是可信的,不止他所列举的,臣仅看此奏折,就能大致猜到,除了他说的汉末张角,唐末黄巢,当年隋末瓦岗,北宋方腊,很有可能也是因为灾情,才能席卷数州,震动天下。所以对于灾情频发期的存在是十分可靠的判断。但是灾情的具体持续时间,从此奏章中无法判断异人到底是以何为依据进行推断的。”

崇祯听了很振奋,如果灾情持续时间不是六十年,是不是说有可能很快就要结束?另一方面,吴伟业只从奏章中就能推论出如此多内容,到时候跟异人对话,就不会显得朝廷无能,一问三不知了。崇祯自己因为自保的原因,用在武艺上的时间远比文化上的时间长,也是因为他当年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本来是应该以一个闲散王爷身份度日的。所以他一直担心自己见了异人之后,人家说什么他都不懂,失了国体,还给异人留下坏印象。有吴伟业从历史上能跟对方交流,陈子龙又是徐阁老弟子,想必天文上也不弱,这样一来想必两个人能明白异人的理论,至少能够辨明异人所言的真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