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差点被骗(1 / 2)

加入书签

赶到齐县县城时天还将黑没黑,但已经不适合出去找人了,刘三儿随意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后悔自己的大意,昨日从酒楼出来时走的着急,居然没想到问那个机灵鬼下人小秀家的具体地址。

驾驭飞剑在县城附近瞎转悠了一阵,刘三儿便醒悟过来这样根本不是办法。他没见过小秀的家人,也不知道小秀家的住址,就算是问路突然从天上落下也能把人吓个半死,恐怕什么都问不出来。他干脆返回县城买了匹马,收敛气息沿城外几条山道分别找人问句。根据他的描述,乡民们很快就想起了最近县里传得很响的王小秀一家的事,并指出了大概的方位

可那些乡民们看不懂地图,村庄一类的地名又小的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刘三儿只得继续骑马按照大致路线找人。

开始的三十多里路一晃而过,可后来路越来越崎岖,弯道越来越多,刘三儿前进速度大大放缓了,但他还不能驾驭飞剑升空,因为要时不时的下马向乡民问路。

刘三儿走过不少地方,自认对大多数乡村凡俗中人的贫困已颇为了解了。然而,他仍然被齐县这一带凡俗中人的赤贫状态给惊讶住了。

除了少许有点缀般青砖红瓦的富户门庭,大多数凡俗中人住在低矮如牛棚猪圈般、用茅草和泥瓦搭建的矮房里。

放眼望去,他们身上穿得都是破布烂绵组成的、无比肮脏简直不能称为衣服的衣服,很多半大的男孩仍然光着身子在田间地头奔走。

成年凡俗中人的形相有着惊人的一致:个个瘦得皮包骨头,面上皆是菜色,所有人脸上都仿佛大写着“营养不良”四个大字。

是我离开这个世界太久了,险些忘记了真正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刘三儿心里悲哀,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家会卖掉小秀,而小秀又为什么不记恨家人。

在刘三儿眼里,为奴为婢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不仅没有一点做人的尊严体面,更时常被无故责骂鞭打惩罚,甚至有时会有性命之忧。他总是不大理解,为什么大梁门的奴仆奴婢们个个恭顺服从无怨无悔更无任何反抗精神!

宁做仙家犬,不做农家人!

原来与生存相比,所有一切其它的都是渺茫的不重要的!

大梁门纵有千种万种不是,可你不用愁温饱,不用怕天灾,不用担心会倒毙路途!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没有比这更有吸引力了!

或许王小秀应该庆幸,若不是王家将她卖给了京师大户又辗转到了大梁门,那么在这七年时光中,她的命运只会更悲惨!

不能改变普天之下所有穷人的命运,可改变王小秀家的命运还是可以的!

秉守着擎天律法中修真者不可无端随意欺杀凡人这一条,刘三儿打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只会用银子摆平这事。

……

这里昨天刚下过一场雨,正午的阳光晒在人身上,只有一丝的热。

拔开葫芦盖,刘三儿喝了一口酒。

乡民们虽穷却很真诚,但凡问路,都尽心尽力解答。

问题是乡民们的当地土腔太重,刘三儿讲得又是流行于各地的官话。导致刘三儿讲的话乡民们懂,乡民们讲的刘三儿听得头脑发昏。

连比带划得折腾了半天,中途还走错了两三回,刘三儿终于知道王家应该在附近不远了。

……

靠近了一个有着木栅栏的小村落,空气中弥散着牲畜们粪便的臭味。泥泞的村道时常陷住马蹄,没办法刘三儿只能跳下来牵着马,高一脚低一脚走着。

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几个顽童在墙角院落里怯怯的看着外人。

几条瘦狗围在刘三儿远处,发出一声又一声壮胆的嘶叫。

再找个人问问。刘三儿问路念头又起。

一个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偏瘦却红光满面的老者哼着土腔调从刘三儿旁边路过。他左手拎了一块鲜猪肉,右手提着两条半斤左右的鲤鱼。单看那与县城人差不多的衣着,就可判断他不是地主亦是富户。

看到鱼肉,刘三儿忽想到,到了大梁门之后,他已经养成每日由两餐增加到三餐的习惯了,自己中午这餐是要在王小秀家解决的,可他们家会有什么好吃的吗?

必要时吃差点很正常,可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过好的生活,何况,不管凡俗世界还是修真界,空着手去别人家里也都是不妥当的。

看见刘三儿,老者不像一般乡民那么好奇或冷漠,反走近了过来欲看清楚。

“老人家,借问你一个事好吗?”刘三儿问。

“好啊!”老者点了点头,眼睛光芒一闪,显出一丝狡猾。

“这是小王村吗?”刘三儿问。

“是呀!”老者答。

“那这有没有一户叫王五根的?”刘三儿问。

“王五根?”老者眼睛突然焕发出疑惑的神情。

“老人家,有没有?”刘三儿追问。

“你是他们什么人?”老者忽然反问。

“朋友,听说他们家遭了点灾,过来看看。”刘三儿顺口说。

“哦!”老者重新仔细打量了一下刘三儿。

一身劲装,足踏薄底快靴,身披黑熊皮披风,还有一个酒葫芦,人看上去白白胖胖一脸福气不露锋芒,牵着的马并不十分温顺,一看就是新买来的。附近没有名胜古迹,却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偏偏往泥泞的山沟里钻,脑子病的不轻。别的不说,此人应该孔武有力、腰包阔绰且有点傻直。

“老人家,能不能告诉我,他们家具体在哪?”刘三儿问。

老者愣了一下,转而有点激动,叽哩呱啦讲了一大堆。

“老人家,你能慢点吗?我听不明白你讲什么?”刘三儿苦笑。

定了下心神,老者用手比划再加言语辅助,开始向刘三儿诉说。

王五根家因为欠账不还,业已被县里衙役封了家。全家没办法,去无路乡投奔他哥王四根去了。至于无路乡王四根家,离这有七八十里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