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1 / 2)

加入书签

话说此时的张俊义在做什么呢?

其实现在宅在家中的张俊义,除了每天和自己不同的女人没羞没臊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努力的回忆着前世近几年成绩不错的电影,安心的做着一个文抄公的角色,做空恒指的事情交给周怀远,张俊义很是放心,再加上周怀远每天不间断的一曰三汇报,张俊义就是像不放心也不行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张俊义的内心也是一天天的起伏不定,他的起伏不定不是因为担心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情况,也和自己名下的公司的事务没有任何的关系,张俊义心情激动的原因是因为他即将要见证前世的激动万分的那一刻,就像前世刘谦的那一句话一样,见证奇迹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其实没有人知道的是,在前世即便是作为专业性质的金融编辑出身的张俊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时代,对于香江股票市场的兴衰与发展也只是脑中存在着一个大概的概念。

在前世,即便是在做节目的时候评论着港股的时候,更多的也还是纸上谈兵。

实践出真知,只有张俊义身为一名穿越认识,切身的经历了这个香江的大时代,更是在这个大时代的金融市场摸、爬、滚、打三年多的时间,才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了香江金融市场的真正的意义。

香江的股票市场在亚洲地区而言,其历史相当悠久。初始阶段香江的股票买卖,可以追溯至1860年,早期英伦国家的商人在香江成立合资公司,其股票转让以私人交易形式,透过中间人撮合。

1891年,香江经纪协会正式成立;1914年协会正名为香江交易所。早期的买卖,大部分是在雪厂街街边达成,经纪间互通消息,包括货源多寡、价格多少等,然后经纪会坐着人力车去找投资者(有钱佬)洽谈。当时的节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资公司如汇丰、置地、九仓、港灯、煤气、电车、太古船坞、黄埔船坞及均益仓等。

香江的经济与社会,自1950年之后,快速增长,享有“东方之珠”之雅称。而香江之所以能以弹丸之地,爆炸性的人口,发展成亚太金融中心、亚洲四小龙之一,除了香江政府制度、管理及财金税等措施得宜外;更重要的是1948年之后,大批大陆中产以上阶层及知识与技术人员,涌入香江,加上政治与社会安定的因素,使香江经济快速发展。

香江的经济繁荣及金融体系的完整,是在50年代,甚至60年代。当时香江无论是经济、工商业、国民所得、教育程度等,均仅次于小岛国,居亚洲第二位,而那时四小龙的另外三小龙:台岛、棒子国、新加坡,还正在努力向上之中!台岛一直到60年代末期,经济才快速成长。

棒子国则至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的步履才加速。到了前世80年代末,台岛与棒子国的经济成长,已超过香江。香江是一个以轻工业、服务业、金融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形态,成为海峡两岸经济资源与亲情交流的重要转接站,地位更重要。

从1891年至今这将近100年当中,香江股市一直欠缺统一的交易秩序及严格的上市与监督制度。小小的香港九龙地区,居然拥有香江、远东、金银及九龙四个交易所。大户、做手及业内把持股市,呼风唤雨,使得香港股市一直未能突破瓶颈,成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股市。

张俊义模糊的记得,直至前世的1986年也就是4年以后,1986年4月2日,香江四个交易所合并成为香江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

1949年华夏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转移到香江,带来了人才及资金。上市公司如会德丰亦迁移到香江上市,香江股票市场一度活跃起来。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资在华夏的贸易及纱厂生意血本无归;幸好,在香江仍有不少投资:如置地及九仓等。经过休养生息后,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江上市,发行90万股,每股16元,当时超额认购56倍,开市价31.25元。1965年香江发生银行挤提风潮,怡和股价跌破上市价,只有12元。

1967年,香江发生暴动,香江交易所曾停市两次,每次为期10天。根据已故老经纪莫应基所言,停市与否根本没有分别,因为只有卖出,没有买入,不能达成任何成交。但银行要求经纪在挂出卖盘时,要将卖出价尽量挂高些,银行藉着卖出价来估值,尽量减少“斩仓”的情况出现。六十年代香江上市股票只有数十只,经纪数目亦只有几十人,成交十分稀疏。

这些事情,即便是张俊义前世在课本当中学习过,甚至牢牢的记在了脑中,但是作为80后出生的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新世纪青年来说,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是不能体会到这样的事情的。

在前世,近100年的股票市场历史上,香江曾出现四次大热潮。

1969-1973年股市狂潮(第一次股市狂潮):七十年代香江股票开始普及化,1969年12月远东交易所成立;金银交易所成立于1971年;九龙交易所于1972年。4所成立后增加了很多会员,亦增加普罗市民的参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