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引俩俊郎君害我(2 / 2)

加入书签

唐僧告谢之后便与孙悟空走入庄内,一旁的少年却是神色犹豫,片刻后他转身赶上唐僧,拦下他,喘息道:“看你的模样,却也是个和尚?不知你会不会拿妖?”

“拿妖?”

唐僧闻言一惊,心想一定是猪八戒的事儿,也不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怎么?你们庄上有妖怪?你且与贫僧说说来龙去脉。”

少年被唐僧问住,咬了咬牙,道:“我本是高太公的家人,名叫高才,我那太公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十岁,不曾婚配。三年前有一个外乡人来镇子上久居,借住在太公家。那女儿一见倾心,非他不嫁,哭来哭去演了好几出闹剧。高太公差我遍寻能人异士,说要将那附身在女儿身上的瞎眼精驱出去,方才能罢。”

唐僧听少年高才讲完此间事,站在原地无语望天。

“果然剧本又被改了么,原著里是猪八戒霸占了高翠兰,现在变成高翠兰一见倾心了吗……倾心一头猪,真的合适吗……”

观众们听完,也都目瞪口呆。

【于正都不敢这么写!芒果台都不敢这么拍!UC都不敢这么震惊啊!】

【瞎眼精是什么鬼啊,你这么说高翠兰知道吗!】

【卧槽剧情不对啊,你俩台本拿反了吧?】

【不管怎样反正受伤的总是高老太爷,感觉高老太爷现在有一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那我就替他讲了吧——mmp!】

在短暂的失神后,唐僧决定先跟高才去见高老太爷,将此间事了解清楚再说。

于是他转头望向高才笑道:“贫僧乃是东土驾下差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善能降妖缚怪。”

高才闻言,不疑有他,惊喜道:“原来上师乃是自东土大唐而来,那太好了,上师定能降伏妖魔!快快与我去见高老太公吧!”

唐僧见高才如此,转头看向孙悟空,讪笑一声后,才紧跟高才身后。

高才提着包袱拿着伞,却是脚步飞快,带领孙悟空、唐僧穿过街巷人群,来到一座有朱漆大门的庄园外,大门前的九级台阶左右,有两座石镇狮子张嘴咆哮。

高才将两人引到此处后,转头道:“二位长老,你且先在此略等等,等我进去报于太公知晓。”

唐僧自无不可,孙悟空也静立一旁。

那高才推门而入后,顺青石板路直入中堂,在厅堂里撞见高老太公。

高老太公头戴乌绫巾,身穿葱白蜀锦衣,脚蹬糙米皮犊子靴,腰细黑条绦子,年逾七十,但却不见老相,隐约可见其年轻时的俊朗。

此时他正坐在厅堂中品茶,看见高才急忙走来,‘啪’的一声将茶杯拍在右侧花梨木桌上,看向他大声骂道:“你这个蛮皮畜生,怎么还不去寻人,又回来做什么?”

高才忙道:“上告主人公得知,小人才行出街口,忽撞见两个和尚,一起空手,一个挑担,那空手的和尚说他是东土驾下差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我将三小姐的事一一说与他听后,他非但不惧,反而十分欢喜,说要帮我们拿妖怪呢。”

高太公闻言大喜过望,道:“既是远来的和尚,怕倒真有些手段,他如今在哪里?”

高才道:“现在在门外等着。”

高太公忙疾步往府外走,才推开府邸朱漆大门,望见唐僧与孙悟空的模样,高太公如遭雷殛,略一愣神后,猛地转头大骂起高才来:“你这小厮安的是怎样的黑心!家里现有一个以色惑人的祸害打发不开,怎么又引这两个俊郎君来害我?”

高才被一阵喝骂,却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唐僧听见高太公的‘夸赞’,心中却有些无言,忙往前走出一步,道:“高太公,你空长了些许年岁,但却还不省事,若只以貌取人,却是错了,贫僧并非空有一副好皮囊,是真有些拿妖的本事。”

高太公听了,不甚欢喜,只能强打精神,将孙悟空和唐僧请入府内。

一行人直入中堂,在厅中的退光漆交椅上坐定后,高太公这才看向两人,道:“既然两位长老要拿妖,那老朽便将事情说与你二位听听。”

“我们这庄上,自古至今,并没有什么鬼祟魍魉,邪魔作乱。只是老朽不幸,不曾有子,只生三个女儿,大女儿香兰,二女儿玉兰,小女儿翠兰。那两个大的,从小儿便配与本庄人家,只有那小的要招个女婿,指望他来与我同家过活,做个养老女婿,撑门抵户,做活当差。”

“不料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在我家寄住。我见他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留了他,也动过些招他为婿的心思。”

“他初来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且经商是一把好手,只是当我提及招他为婿时……他却与我说人妖殊途。”

“他生得个十五六岁的模样,乃是一粉面小生,至今来此三年,仍是十五六岁的模样。奈何小女翠兰对他一见倾心,被他狠心拒绝后,整天哭闹不止,将自己关进房门,还要与他一起戒什么五荤三厌,吃得愈来愈少,日渐憔悴。”

“倘若一直如此便罢,他如今又不知从哪学来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左邻右舍,俱说老朽收留了个妖怪要照做女婿。如此这般,我高家清誉尽毁。因此知他是个妖怪,要请个法师将他降伏。”

唐僧在静静地听完高太公的讲述后,一个劲儿的摇头,不断提醒自己。

“不对不对……猪八戒怎么是一个粉面小生,他明明是一头猪一头猪一头猪一头猪一头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