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风雨前夜(1 / 2)
??朱崖岛(即如今的海南岛)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以地区,和雷州半岛相仿,具有同样广宽的台地和壮丽的火山风光。据地质学家的考证,朱崖岛与雷州半岛本来连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万年前以来,海面上升,海浪冲刷,形成一条长达80公里,宽约20公里的琼州海峡,才使两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区,五指山横空出世,周围丘陵、台地和平原围绕着山地,环环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气势十分雄伟。
???????朱崖岛岛,是一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气候条件特殊。朱崖岛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
???????朱崖岛之所以成为宝岛,除了丰富的地下宝藏,如石绿富铁矿和羊角岭水晶矿等,地面上还生长着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出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可以捕捉到热带海洋中的各种鱼类,以及龙虾、对虾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在朱崖岛的四周,海滨风光旖旎秀丽,从琼岛门户的海口市,向东分别有东寨红树木、东郊椰树林、长坡海藻养殖场、东山岭、南湾猕猴岛、大东海、鹿回头、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旅游点,以及岛内的兴隆温泉、鹿场、五指山、琼台书院、东坡书院、洑波古庙等名胜古迹。
而这个时候的海南岛可以说三国时期的流放之地,远离富饶的中原,生产力低于平均水平。总人口最多不超过二十万。大小县城不过五六个,人口最多。县城规模最大的也不过六万人口,万余户居民。
海南岛的原住民基本是从其他地方渡海而来。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超过百万人口的十九个民族之一;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
当时,飘洋过海的蕃舶抵御不住飓风、聚雨的袭击,被迫告岸避险直至留居。三亚羊栏的回族群众迄今流传他们先祖出海捕鱼,被飓风卷到汪洋大海中,飘泊来海南岛沿岸,逐登陆落户的说法。
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战乱。被称作“蛋民”的一汉族,古时还称“蛋家“、“疍民“、“疍家“,据说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以船为家,如同漂浮于盐水之上而游弋不定的鸡蛋而得名。蛋民其实也是古百越人的一支,后来民族融合成为汉人。他们因战乱及生活所迫,远古的时候就就已经从陆地逃入海上居住,并世代以海上捕鱼和采集珍珠为生。
古时的蛋民地位十分低下,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可能也正是因为三国时期的海南岛住民组成成分十分复杂,所以海南岛各民族之间时常产生冲突,没有统一的地方政权,可能汉朝及以前的各个朝代总是放弃对海南的统辖权,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