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六城叠压(1 / 2)
真正的《五牛图》是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
当然,这幅画的作者也很厉害,作者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这一点就算跟韩滉相比也不遑多让。
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点睛”,这幅画“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韩滉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而这幅高仿的作者,显然也十分了解牛的生活习性,要不然也不会临摹出这种水平。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
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这幅画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
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所以,不管这幅高仿的作者是谁,只要他能够达到了韩滉的境界,这幅画就肯定是大师之作。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个作者就能够比得上韩滉,毕竟那是流传千古的。真正的大画家。
真正的大师,是触类旁通的,而不是靠着临摹作画,所以这幅五牛图虽然画技精湛,但也不能相比韩滉的《五牛图》。
相传韩滉的另一件作品《文苑图》(藏故宫博物院),生动地刻划了诗人们在一起作文章的情景,但笔法,风格与《五牛图》截然不同。
这幅《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
画家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更是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这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也比较容易,毕竟那个时代的人对牛更加熟悉,而现在,却不同了。
看着这幅画,韩孔雀就想的比较多了。
“您是李达教授吧?”看着年轻人和老板互动,韩孔雀忍不住开口道。
“你认识我爷爷?”年轻人惊讶的道。
“听过你爷爷的大名。”韩孔雀笑着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