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我要和你决斗(1 / 2)

加入书签

在山东济宁通往山西中条山基地的半路上,有一处无名小山。这座小山上长满了各种松柏树,即使在还很寒冷的晚春季节,这些大大小小的松柏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配合着几处悬崖峭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山只有100米左右,不太高,但视野极佳,能清楚的俯瞰山下面的官道。官道上人烟稀少,一些调皮的小白兔在路上大胆的跑来跑去,有点风吹草动就嗖的一声迅速跑进自己的洞穴。4只山鸡也难耐寂寞,悠闲地找着食物......

小山上面不多不少,正好五百人,很诡异的是他们都穿着虎纹迷彩服,从远方望去,效果也算差强人意,不十分留意的话,还真的觉察不到他们。更加诡异的是他们全部一动不动的趴在地上,仿佛一个个死人一般。

在这些大傻逼中间,有两个人很明显地位比较高,仿佛高人一等的两个人竟然在小声的争论着什么。一个身高170左右,一个身高也就155左右,但个子矮的显得气场更足一些,他一直在闭目养神,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高个的搭讪。高个好像一个长舌妇一般,咄咄不休,话多的要命。

“近藤君,听说你是天然理心流剑派创始人近藤内藏助裕长的玄孙,一定得到了家族的真传吧。我就听很多人说过,近藤内藏助本来是古流武术——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的传人,他把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融会贯通后,就把这个流派刀术加上自己的理解,创立了天然理心流,开山鼻祖鸟,大大的厉害!要是我也能学到这个剑派就好咧。”

近藤卫门毕生的追求就是也能把剑法练到高祖那个出神入化的程度,看到高个的小野在吹捧自己最佩服的高祖,近藤露出了难得的一笑。近藤一身标准的武士配刀配置,一把60多厘米的大刀配着一把40厘米左右的胁差,刀刃向上,双双插于腰间左侧。

看了看自己的祖传宝剑,近藤闷声说道:“小野君,练习这个天然理心流剑法是需要天赋的,非常难学,需要下苦功夫。我已经练了11年了,才总算摸到一点门道,但距离高祖的境界还是差得很远呐!听说华夏的这个冯全武功比较不错,真想和他切磋切磋,说不定我的水平就能有所突破鸟。”

怕神马来神马,小野恨不得狠狠地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妈的,乌鸦嘴提这个干吗?这个近藤傻逼呵呵的,非要和冯全比试比试武功,真是自不量力!

你他妈的剑术可能真的不错,但是你没听混成14旅团、第六师团的小伙伴们说过双刀客的故事吗?人家单人双刀,一人独挑63个武士完全不落下风,专门砍脑袋鸟,那63个小伙伴的脑袋全都被开下来来咧!

“近藤君,我还是觉得咱们一起上保险一点,这个冯全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只有13个人,咱们500人群起而攻之,把他杀了算了。这样的话,我就说不定不用再当中佐,混个大佐啥的咧。你呢,也能替你的主人武藤信义司令分忧,多好!”

武士道源于岛国,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了主君虚伪的荣誉,他们能做到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

武士道非常注重共性,而不像欧洲的骑士那样注重个性。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共性比欧洲骑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得多。他们的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绝非是爱国精神,相反的是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效忠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

龌蹉的岛国人评价武士也不以他是否爱国做标准,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集团。评判的标准不是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看他们是否忠于自己的集团,是否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忠义”在武士眼里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每个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像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治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岛国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每一个武士眼里,任务失败后,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现,武士应尽的忠义,也是以殉死为最高,剖腹被视为最光荣的死法。武士破腹自杀时,用武士刀直接在腹部割开一个十字形状,接着内脏就会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而死亡。

非常令人震撼的武士道精神,冯全穿越前在观看二战时期的电影电视啥的时,经常能看到岛国人集体自杀的场面,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促使他们宁死也不可投降的原因,就是神马武士道精神。

不过,也有说法说是因为当时的岛**官在军中忽悠下面的小兵时,经常鼓吹中**人会极其残忍的杀害战败的俘虏,所以才使得很多岛**人宁死也不敢投降。相比之下,以此同时华夏却出现了无数的汉奸与几百万伪军啥的,这也可能就是中国被动挨打的理由之一吧。

“小野君,你的放心,我的一定能杀死这个冯全的干活!”

“噗!”

......

通过手中的望远镜,近藤和小野模模糊糊的看到81辆道奇军卡慢腾腾的开了过来,近藤卫门的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容,小野中佐再次命令手下检查一下武器,并再三强调注意隐蔽,战斗一触即发。

坐在第二辆道奇军卡上面的冯全看是在闭目养神,实则不然,任督二脉被打通了一个多月的冯全,变得更加耳聪目明。突然间,冯全睁开了炯炯有神、精光四射的双眼,因为他觉察到了一丝危险,并且清晰地闻到了一股火药的气味。

“停车!!”

“吱嘎!”

“吱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