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忠良之后(1 / 2)
贾仁不着痕迹的靠过去,逼着书生跟自己去了山石后边。
不多时,他沉着脸出来在太子耳边低声说:“书生一定要见老爷,说自己是殉国的忠良之后。”
听到“殉国”二字,朱慈烺立刻跟他去了后面。
那书生见到太子,远远的就抱着妹子扑通一声跪下,规规矩矩的磕了三个响头,还没说话眼泪就先出来了。朱慈烺连忙紧走两步,扶起他,问:“兄台怎么称呼,令尊又是何人。”
这书生又咚咚的磕了几个头,才哽咽着说:“学生倪长留,这是家妹倪裳,家父是户部尚书倪元璐。”
“倪尚书?”朱慈烺重复了一遍这名字。
他是知道这倪元璐的。
这倪元璐是“四朝元老”袁可立的得意门生。
袁可立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一代名臣,万世留芳。他的门生也多是傲骨铮铮、品德高尚之人。明末国破之后,门生倪元璐、黄道周、刘理顺都为国殉节。
倪元璐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很高,是“晚明五大家”之一,是当时书风的代表之一,只是他的仕途却极为坎坷。崇祯几次欲重用,却先后被奸宦魏忠贤和权臣温体仁所顾忌,以至于几度起伏。
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关打到北京,北京震动。
皇帝向天下求救兵,这位当时并不在朝的文弱书生,毅然卖尽家产募得死士数百人,驰赴北京。虽然他这点兵士于大局只是杯水车薪,但其这份忠诚却是让崇祯感动不已,随后崇祯帝顶住各方压力,打破“浙人不得官户部”的祖制,任他为户部尚书,他想去兵部,崇祯也即时答应。
对于倪元璐来说,崇祯于他有君臣之仪,提拔之恩,更有一种“你欣赏我、懂我、信我,”知己般的深厚情感,
历史上,北京城破、崇祯殉国时,他就一死报君王了。
文人殉国是最为悲壮的,是天下公认的忠烈,名垂千古。
朱慈烺对这种“把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的文人傲骨,是打心底佩服的。
正因为有他们,在明末那样黑暗且血腥的时期,才有了那么一束光,让我们追忆并反思这段历史时,可以为之流下热泪,也可以为祖先们人格节操中光辉的一面感到骄傲与自豪。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书生,想着他那留名千古的悲壮父亲,想到自己国破家亡亲人死别,想到更多的忠臣殉国义士,而纂位成功的流寇却又无力坐稳江山,建奴多尔滚趁机而入,接着社稷易族,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大汉百姓死伤无数,难言的痛意立时溢满胸腔。
眼前的倪长留蓬头垢面,饿得都脱了相,身上的襕衫也脏兮兮的,烂了好几个洞,软脚幞头的坠脚都没了一根,看来是流浪好些日子了。
总算他命大,没有被流寇吃掉。
这可是忠良之后啊。
朱慈烺红着眼紧握着倪长留的手,望着他的眼睛很真挚的说:“你放心,只要有我朱慈烺一口吃食,就断不会少了你们兄妹那一份。”
倪长留听到“朱慈烺”三字时,又大哭着重新行礼。
因为父亲深得圣恩的的缘故,崇祯帝到过他家几次,他也有幸得见天颜,聆听教诲,一听到崇祯说话他就怀疑了。其实,一个人无论面容怎么变,可声音和身形气质却很难改变,所以一听到崇祯说话,他就确信自己没有认错人,再被贾仁逼问身份,就立刻承认了。
朱慈烺又抱了抱倪裳,发现这小姑娘虽然眉目清秀,却痴痴呆呆的。
倪长留抖着声音说是给流寇“活吃小孩”时给吓傻的。
朱慈烺又想到了同样被吓傻的妹妹朱圣卿,顿时心有戚戚焉,抱了好一会儿,又叫贾仁拿了些干粮饮水来给两兄妹吃用。
他们吃饱才出了来,满心欢喜的小猴子发现新来的漂亮小妹妹,就献宝似的把小奶狗抱到她面前:“喜欢吗,给你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