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2)

加入书签

光阴似箭,时间不等人。

许哲忙着天湖书院的一摊子事情无暇他顾,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正一天三次的报到有心人的桌案前。

伴随着圣上的一声令下,吏部上下忙成了团。现任吏部尚书史公,是个标标准在的心学中人。世家豪门出身,可以说从出身起,本身就带着比他人更加耀眼的光环。年少得志,青年中举,放入翰林院历练几年后,又随其自然的进入吏部。

史家出身世家,但是在太/祖起事的时候,也是出过大力的,现在的滕王阁里,依旧供奉着史家祖先的灵位,算是史家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开/国后,史家更是深居简出。虽说出身无法选择,但是史家子弟向来安分守己,除了自己应得的一份利益,其余事情从不插手。

时间久了,倒是也讨了皇家的欢心。史公可以连任吏部尚书近十年,靠的就是这一份皇家的欢心。

即便这样,这位置坐的也是如履薄冰。

心学之人,向来讲究随缘而定,大白话说起来就是无为而治,什么都不掺和。史公担任吏部尚书近十年,秉承的也一向是这一思想。

他是京城里老牌的世家,出身尊贵。本人也是扎实考上来的,在说话上也是很有底气。外加人温和好说话,倒是在朝中没有什么大的得罪人。平日里不说心学众人,便是儒学官员,见上面也能说道几句。

也因此,他这里常年有人或是官职或是调动考评的拜托过来。史公是个标准的好说话,但凡麻烦不大,也就帮着处理了。

赵家就是拖的一位吏部主事的路子到的他面前。

做了近十年的吏部尚书,论起记忆,史公向来是不怵任何人的。如果他没有记错,这润州的许哲许延年前段时间刚刚因为掘河引水得了自己的夸赞,便是发往邕城的手令,也是自己亲自签订的。

再看看赵家,史公很容易的就翻出赵家嫡系的子弟在雍州担任太守职务。官场混迹几十年,再看看赵家拖着的位置,稍作对比,史公就可以看得出赵家的用心。

这云南丛林之所,毒蛇混迹,蚊虫众多。除了本地土人出身,外派过去的官员最长不过一任,要不解甲归田,要不扶棺而回。赵家这一手,倒是‘用心’的很。

从本心而言,史公还是很欣赏许哲这种踏实能干的小官的。除了动静大些,但是为官上任近两年,向来恪守本职,还折腾出小一番成就,也算是对得起这十余载的寒窗苦读了。只是寒门多艰辛,即便自己再能折腾,一个大浪过来,也就只有船翻人亡的下场。

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本着良才难得的心态,史公眯了眯眼,还是等了几天。只是好几天过去,依旧没有人来说情,手下的主事又明里暗里的开始打听起来。史公思量半天,终究还是没有做声。

做为吏部尚书,他不做声,下面也就晓得了意思。主事看着默不吭声的史公,很自觉的把手里的文件放下,大笔一挥,许延年的名字就上了西南太守的名额。只等着圣上签令,便可四面下发下去。

只是圣上的签令,还没有下来,已经封存的档案却开始有人惦记了。

史公做为老牌的豪门,爱好却是寡淡的很。每轮下班,总是喜欢前往京城最著名的梨园里去,听一首小凤仙曼妙回肠的曲子,品一壶豪香清鲜福州银针,再稍稍坐一会休息一下,便可以回家了。

他虽说喜爱听曲子,却不追星。既不会似纨绔子弟般豪掷千金,也不会像文人墨客般赎身引人回家。这小凤仙撒起脾气来罢演罢唱,他也不会像是其他人一样哄着捧着,总之你来唱也罢,不唱也罢,他总是在的。

时间久了,倒是和小凤仙发展出一段光明磊落的情谊来,有时候小凤仙唱的累了倦了,也会进他屋子休息一下,他也是无所谓的架势,既不追捧,也不挽留。

有人觉得这小凤仙对着史公也是个可有可无的,又惦记小凤仙轻妙绝伦的身段,便使了计谋把人绑了,只是这人还没吃上嘴里,家里就因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给到了大霉。

这皇跟脚下,能待着长的向来就没个傻的。这事情一发,不管之前对着这小凤仙是什么心思,至少现在敢惦记的却是一个没有了。大家冷眼看了一段时间,却发现这史公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依旧天天听戏,心中也就有了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